罗建陆等人知无不言。陈发现,“要做第一名,挺难的。”在阿里巴巴当Top sales的重要基础是客户积累,老销售员显然更容易做到第一名。但陈国环也认为自己可以“高拜访量+密集回访”作为切入点,“他们平均一天拜访5、6家客户,隔半个月至一个月再去回访。我就问他们,回访的时候是不是得把很多东西重新讲一遍。他说是的。我由此判断客户回访的间隔时间太长,导致客户的记忆衰退了。” 为达到罗建陆级别的客户积累程度,陈国环的工作量得5倍于罗建陆,才能实现在一个月内积攒下他人一年内的客户数,进而才能实现月入4万元的目标。这个目标光靠同事的方法论还不足以支撑,陈国环从别处汲取了点营养。 2002年上半年,如今早属荒诞不经范畴的成功学那时刚从台湾转移至大陆,台湾人陈安之携其“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和“成功靠的就是强烈的动机”等“速成仙术”即将席卷无数渴求快速成功的人。 一天,一位律师朋友给了陈国环一张陈安之演讲的门票,“你如果晚上没事儿的话,可以去听下。这人27岁就身价上亿了。”26、7岁的陈一听便心生崇拜之意,“我也想27岁身价上亿。” 照陈安之公开演讲的一贯风格,陈国环听的那场想必也是人头攒动、口号频飞。大部分花了600元门票钱的人则被鼓噪的内心澎湃。陈国环就记住了陈安之的三句话。“首先,要做就做第一。其次,钓鱼得选鱼最多的池塘。你在浴缸里怎么也钓不到大鱼的。再次,人生有三大成功法则:一是配偶成功法,你找一个富婆就可以成功;二是公司成功法,找一个能够一起成功的公司;三是产品成功法,有一个好的产品可以帮助你成功。”
陈国环近照 陈国环重点琢磨了第二句话。他翻了一遍宁波的写字楼和工业区,决定先跑外贸公司聚集的写字楼,即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他早上8点钟赶到写字楼里,然后从上往下,敲每一家公司的门。若公司的外贸人员认为阿里巴巴还有点意思,这算是一个有效客户。陈会扫到最后一个公司的最后一个人下班,中午也只吃个两三元的盒饭。 若被人轰跑,陈也处之泰然,“很正常。何况我只见老板,我不跟你们谈。老板不在?那走了。”后来这种心态的进攻性愈加强大。“你们李总呢?昨天晚上跟他一起吃饭……”陈当然没跟李总吃饭,但是前台们往往慑服于陈的气势和言辞,“她以为是朋友。小姑娘都直接让路。我们见人太容易了。” 与陈国环相比,阿里巴巴的新人要见到客户殊为不易。李立恒从办公室主任的助理开始约起,数月内跑了50多趟吉利,在被辞退前夕才见到了李书福。李书福将阿里巴巴视为播放企业宣传片的媒体,因此坚持他的照片必须出现在网站上。至于价钱,吉利愿意出29万,“钱不多。你给打个折便宜一点。”最后李立恒花了大半个月填充各种服务项目凑齐额度。 两三天内,陈国环便扫了大约200个客户。第一周,他跑了3栋写字楼,积攒出了20多个意向客户。一切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前进时,发生了一件陈国环觉得“不好”的事:一个同期百大的学员先出单了。李琪在周会上称赞那位同期生真牛,然后问陈国环:你不是说自己会是第一个出单的人吗,怎么人家出单了?陈回说:我下周不出个三、四单才怪!后来陈国环知道了那位同期生捷足先登的原因,“她一个亲戚做外贸,给了她一个单子。” 这位大学辩论队的最佳辩手决心在意向客户里死磕到底。终于,宁波一位轴承行业的孙姓老板先是被陈国环说服了新媒体是个值得信赖的新机会,“你现在抢先,atv,就步步领先了。”随后,又被陈国环塞进一个组合大单,“世界上做轴承的太多了,你不做个排名,不能展示你的独特性。你觉得10万元太多了?要不这样,我跟你签半年6万元的合同,你先付3万。有效果下半年再续。”接近24点时,陈国环拿走了现金支票。 为了更高效的做到第一名,比起卖2002年涨价至4万元的基础版中供,陈倾向于拿大单,“你签一单相当于人家签三个客户。要跑多少客户才能出来三个成交客户。”他还乐此不疲的挑战困难客户,证明自己“肯定比你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