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的奶茶品牌不断出现,2016年,现象级奶茶——喜茶获得IDG资本超一亿元的投资,瞬间轰动奶茶业。这也让玩家们开始有了拥抱“资本梦”的可能性。 近两年,国内奶茶业出现了一波迅猛无比的创业潮,一大批类似喜茶、奈雪的茶这样的品牌不断崛起。 这些奶茶品牌的出现,也真正全面把“奶茶”的竞争从纯销售拉到品牌化,在这一时期,商家对于客户的获取,一维的“口味”已经显著不管用,更常见的做法是与体验、氛围、品牌、便利性等并行。 消费升级时代 这一时期,玩家们更注重用户消费体验,产品原料、空间变化、品牌塑造上都进行了升级。消费升级主要针对的是中产阶级。而且这不只是因为一个阶级的崛起,更是因为 90 后这个年龄段的人开始进入收入增长期,即进入中产阶级。因为消费行为不只是和可支配资产相关,更是和消费习惯和成长环境相关。 这批中产阶级的特点是精神层次先达到了更先进的水平,但物质水平难以支撑。所以,目前的消费升级其实是满足了中间态的奢侈,即轻奢。 只有使用价值的奶茶已经激发不起人们的兴趣,而喜茶的定位是:产品好看又好喝,空间体验对标星巴克,且重点是产品均价却更低。 这也满足不少中产阶级的精神追求。 网红喜茶的火爆 不得不说,喜茶在发展过程中客户的获取和维系,既有线下与竞争对手的惨烈PK,也涉及到供应链、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等。(如大V传播、VI设计、饥饿营销、营销消费者等)。 了解喜茶的人,一定也知道它的前身是“皇茶royaltea”。那么,名字为什么要修改呢?在这里,要说下它惨痛的过去。由于品牌在发展早期没有注重商标的注册,在不断扩张的同时涌现出一批“山寨皇茶”,这也直接对“皇茶”的品牌形成了冲击。事情并不简单,回过头来想要再注册商标发现已是困难重重,最后只能自断一臂,进行商标替换。 因此,皇茶改名为“喜茶”。 虽然商标替换了,但喜茶还是将奶茶这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仅仅成立两三年,在广东开设多家门店,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不惜排着长队喝奶茶。 目前,喜茶在国内已开了50+门店,遍布珠三角地区的一二线城市,其中大部分是在二线城市。产品方面,喜茶主打年轻、低脂、休闲的芝士茶、奶霜茶、水果茶系列,在适口性上与传统微苦茶饮区别开。此外,喜茶也贩售原茶、咖啡、奶茶和甜品,主力产品单价在 20-30 元。 在 SKU 更迭上,每个季度,喜茶都会推出应季新品,保持顾客对产品的新鲜度。 喜茶与街铺式奶茶的区别在于:它的底茶使用原叶高温冲泡、60 秒高压萃取。辅料上使用澳洲进口块状芝士和欧洲进口鲜奶。 其次,喜茶在产品制作上独具匠心。其上游的茶叶供应商遍布印度、台湾、河南、广西等地,还在不断新增。研发的产品,在茶叶加工阶段就是定制,不简单使用通常能够买到的茶叶,在上游就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交由第三方工厂专门生产定制茶。 供给量跟不上需求量。虽然通过不断优化,一家店的产量已经从一天最多 700-800 杯奶茶,上升到了 4000-5000 杯奶茶,但还是跟不上需求量的增长。至今,喜茶仍在不断开分店。 与此同时,奈雪的茶也在同年获得天图资本A轮投资。其slogan“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也体现了奶茶的年轻化、休闲化,与喜茶不同的是,奈雪的茶主打“去排队化”的概念,只要排队超过10分钟,即可免单一杯产品。在茶底上,奈雪的茶选取杭州西湖龙井、印度大吉岭红茶等优秀茶叶,坚决不用香精茶。 奶茶的消费升级,开始成为更加备受青睐的“获客入口”,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巨头的跨界发展。 2016年末,三只松鼠开了奶茶店“水+轻食“。不久,真功夫连锁开出了“猫熊茶布”茶饮店。 势头仍在继续高涨,玩家们都试图在奶茶这块蛋糕上分得一羮。 资本布局 玩家不断,与此同时资本也在布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