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还有一个行业壁垒是什么呢?政府,美国有48个州,有各种各样的法律规定,今天可能这个州同意让他无人驾驶卡车可以开,可能另外一个州又不一样,不像所有的政府都像深圳政府这么开放的。 还有一个最大的痛点就是价格,我跟Otto讨论过,我当时就问他们讨论第一个问题,他们的一个插件可以装在任何一个卡车上,我说你这个插件是多少钱?他说成本是4万美金,卡车司机一年才赚4.2万,小卡车公司根本承受不了这个价格。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讨论下来,差不多要5年的时间这个行业会成熟,10年的时间这个技术会慢慢地落地。 王维嘉:时间关系,行业的情况我们就先不介绍,我还想再讨论两个问题,晓松是非常有经验的,晓松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从一个自动控制的专家角度怎么看自动驾驶的事? 刘晓松:我本来是另外一个论坛的,因为我更感兴趣在这个论坛上,我跟维嘉说调到这个来,关于这个话题,我觉得Uber出现了以后,加上自动驾驶可能看到的未来,交通运输行业在发生一次就像当年汽车替代马车这样的节点,同样重大的事情,甚至更重要。 在福特时代问用户要什么,要一批更快的马车,但是汽车出来了以后,实际上这个社会也不是。到现在汽车也被替代掉的时候,现在看到的大部分用汽车的形式思考汽车。我们在看更快马车这件事时,用户要的已经不是马,已经要快,便捷。 从这个角度来说,除了汽车这个形式,还有没有很好的便捷形式出现。包括无人飞机,甚至有更大胆的设想,把人推到天上再定点到目的地去,可能在美国一分钟就完成了。还有科幻的打包到那边重组。 我们做什么东西时要看本来的价值是什么。我看来汽车两个价值: 第一,除了便捷出行之外。 第二,装逼价值。 大家觉得我开奔驰就是土豪,跟土豪隔离一点开跑车,体现自己的身份。当无人驾驶共享经济出来时,有可能以后汽车就是一个手机。十年前拿着手机吃饭,先把手机放出来表示自己很有身份,现在谁会干这个事。未来谁会开车彰显自己的身份,这个事情没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包括很名贵的手表,包括百万手表中国消费特别多,还是在装,未来在交通出行领域上,肯定朝着这个方向走,就是便捷,没有太多的可能装的成分在里面,我会觉得我们在到达终极的过程中选好路径,我很同意这个观点,这轮的交通出行变革肯定是跟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当年,汽车出来的时候没有高速公路,产业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产业的,应该是希特勒发明了高速公路。德国汽车为什么这么牛?是因为有率先行使了这个体系,无人汽车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谁能解决,这是社会问题,这种情况下,你说你有一台车,atv,你的算法很牛逼,你去了别的车要走,这个事很难接受。这样出来之后,出行这件事特别简单特别公平,没有特别个性的东西。这一代的变化,不见得以汽车的形态出现,会更复杂的形态出现。 投资的角度来说有什么投资机会?一个是真正到达终极很长远,包括完全解放手的体验,有很多投资的机会。从投资角度来说看到三五年的机会会是更多的机会。 王维嘉:问邓锋,到底无人驾驶这个东西最后谁来做事,OEM自己,还是TL1,还是做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在做?如果这些创业公司要想卖,要克服什么困难。 邓锋:如果要做就做L1,如果在L2不需要创业公司来做。L1困难很大,就算有高清地图,有红绿灯怎么判断,很复杂的路况情况。比如说要高速运算,能够判断出高速公路上跑,在普通的城市场景下,有一个移动物体过来,是人还是狗,还是自行车?如果是人,是老人还是孩子,是不是喝酒了?是不是打电话?如果同时有八个人过来,复杂成都非常高,不是OEM、整车厂和TL1都可以干的,高技术门槛而且天花板非常高的领域内,创业公司是有一定的能力,但不代表创业公司最后做到自己做整车,做整车需要重资产,大量不同方面的投入。我们投的创业公司最终是给TL1或者整车厂直接提供方案,这是目前在做的。 王维嘉:比如说整车厂,像今天陈刚讲的丰田公司花了10亿美金在斯坦福大学边上建了一个研究所就做自动驾驶研究,而且把MIT的一位教授挖过来主导这个。这些公司花10亿美金就是我自己要做,这会不会有自己要做,和从外面用解决方案的冲突问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