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有,但我不想说。这个没有办法,也一定会有错过。每次提到这个我都会头晕脑胀,会让我非常心烦和焦虑,但这也是让我们做得更好的动力。 36氪:经纬怎么来降低这种遗憾? 张颖:以经纬今天的品牌和我们团队的渗透率,每个行业大多数明星项目我们都能及时看到。如果我们没有投,那我们只能逼着自己再提升判断、认知,要么是我们把市场看小了,要么是我们低估了创始人的成长性。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提升、持续性地提升我们对每个细分行业的认知和判断力,还有就是建立高效的系统性回访机制。 其实这一方面我蛮羡慕朱啸虎的,他有时候会出去二三十天,take a vocation,那中间有项目他错过就错过了,他不纠结,他不像我这么焦虑。经纬现在有“一线机构病”:我们做得那么好了,我们怎么能再错过呢?但这个焦虑本身是阻挠我们成长的,我意识到了这个。 36氪:你焦虑的表现是给团队施压吗? 张颖:不停地施压,持续焦虑一定会带来负面的东西,肯定有人会受不了。 但我在这里面也是有平衡的拿捏。什么时候我是一个创始人身份,该行使比较专制的决策和举止,什么时候需要去凝聚团队精神,我心里是有尺度的。对投资团队,我非常凶狠,阶段性的、他们把握不了头绪的凶,比如一个投资经理某件事做得不错,出成绩了,那我会先表扬肯定,给你更多空间,过程中看你持续成长,突破自己的安逸。但他很可能就high了,自大了,很多东西开始做不好了,那我就会放大地去打压,打压到你万分痛苦。 36氪:你相信这种打压对每一个人都能起效? 张颖:我打压他是因为他不知道今天你拿着经纬投资人的名片,你能敲开多重的门。投资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一夜暴富的可能,经纬有很好的口碑,你有可能明天就能抓住下一个滴滴和ofo,甚至下一个阿里腾讯百度,因此而变成富豪。而你如果能经过我的打击还活下来,在压力下做得更好,你就出来了。你承受不了,那就去你的吧。 36氪:鼓励、放大、打压,你的目的是什么? 张颖:第一当然是为了经纬的整体利益,第二是为了他们成长。一个人的成长,是锯齿形的往上走。我特别讨厌看到投资人膨胀,包括我们自己的同事的膨胀,人一膨胀,过度自信就不会再成长,就会犯错。有可能他们自己不知道,但在我面前非常透明。那我碰到这个情况,尤其是多个点都在印证这个事情的发生,我就会打压,如果他能扛住这样的打压,才会有断崖式的成长。 我认为经纬今天能有的成绩,最关键的的原因就是我们给年轻人做事的空间,并且在他们出成绩的基础上不停地去延展这个边界,让他们担更多责任做更多事情。这样子的鼓励、放大、打压,整体也是为了他们个人最快的成长。 36氪:有人也这样对待过你吗?你是如何获得断崖式的成长的? 张颖:我20多岁在投行的那两年非常明显。之前我从来不是所谓精英,非常懒散。我在旧金山上的中学、大学,都是二三流的,到1999年我在西北大学读完硕士进到所罗门兄弟投行部,他们的工作强度让我非常痛苦。经常在礼拜五派给你一大单活干,然后你的周末就完蛋了。我们交上去的PPT,老板看了不满意,他会直接砸你,完全是狼性文化。茶杯、烟灰缸、包,什么都砸,砸得你满身一塌糊涂。然后你还要捡起来,再滚出去。 在这种环境里,搞得我们也很变态。我们以前玩一个游戏,把西裤、衬衫脱下来扔给同事,让对方揉、在地上踩,互相弄得一塌糊涂不能再皱,然后让干洗店更加痛苦地去复原到一尘不染。那种地方你只有这样发泄。 36氪:你认为这段经历对于你成为今天的你必不可少? 张颖:非常重要,收获巨大。2001年我去中经合,中经合的创始人刘宇寰先生,他是我的恩师,给了我很大信任和空间,让我去犯错纠错,基本上很多地方都不管我,我对他的感激是歇斯底里的。那到2008年经纬中国成立,我自己当老板,就不用说了。但我能在这整个过程中把握住自己,在经纬发展得非常好的时候居安思危,保持头脑冷静,我认为跟之前投行这段心性磨练密不可分。 36氪:你会去看别人总结的管理经验吗? 张颖:从来不会,零。一切都是在摸爬滚打中产生的直觉。 36氪:不相信那种有一套管理方法论的人? 张颖:我相信,但我不是那种人。 嚣张与克制 -经纬系创始人都知道,加入了经纬,你受人蹂躏的概率就会低很多 -但我随时跟自己说,不要因为所谓成功、有钱,就变得和周围那些我不认可的傻x们一样 36氪:你很多次对同行放话——第一,别来挖你的人;第二,对经纬投的公司,多次签了TS又毁约的同行,你会报复。 张颖:对经纬系公司的保护我是非常有意识的。3、4年前,有一些机构系统性地看我们的公司,多次签了term sheet然后不投,折腾我们的创始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