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晟:其实这个环节特别有意思,我们原来大家经常说投资怎么出海,我相信很多投资机构在海外都有基金,我们在美国和加拿大都设有基金。今天的问题是说创业怎么出海的事情,其实这是我见到蛮新颖的讨论,非常有意思,我们之前也没有特别的思考,这是一个很新的事。包括刚才都提到了非洲,我的确昨天还在看中国创业团队做非洲的项目,做非洲的唱吧,我忘了在非洲哪个国家的APP Store的排行榜上是第八位,蛮有意思的现象。 中国企业的出海跟我们整个产业结合是有几个维度的,当然我们认为从低到高来看就是资源出海、产品出海、服务出海、技术出海、投资出海、文化出海这几个维度。 资源我们就不用讲了,因为中国是资源大国,但是资源出海的价值最低。产品的出海就是普通的消费品,衣服、鞋,到3C消费者已经好几十年了,中国的发展也是基于这个基础。 产品出海在不断升级未来也是越来越强调几个内核,这跟后面讲到的几个出海是有关系的。 接下来很大的出海,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偏技术型的出海,这是一个挑战。因为大家一直都认为原来中国不是技术的高地,是应用的市场,所以我们在原材料、供应链、人工成本比较低,所以支持前面两个出海比较正常,但是你的价值比较低。技术产品服务有结合的形态。 我们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比如说富士康、台积电、英伟达。富士康是巨无霸的企业,一年的收入是7000亿人民币的规模,富士康全球超过150万人。同样作为科技型代工企业,产生的净利润和市场的估值应该和台积电是相似的。但是实际上,台积电的收入规模是远小于富士康的,但是利润水平却跟富士康差不多,他的人不到富士康的十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台积电是搞芯片的,相对技术含量更高的。 英伟达跟其他几个芯片公司比,他的收入的水平跟高通这样的公司比,还是有不足的,可能有几倍的差距。但是他的PE水平远高于这几家,这两年股价暴涨。这个意味着什么呢?因为他们做的全身心的拥抱人工智能,现在是人工智能里面最好的解决方案,最好的平台。所以随着你的技术含量的增加,你的产品议价能力,你在市场上的能够会越来越高。 今天我们也观察到英诺很重要的投资方向就是投资人工智能和深科技,618的时候京东推出了第一辆无人驾驶的货运物流车,那个车就是我们投资的。 从我们对整个全球来看,今天在人工智能领域里面发表的论文数量,尤其是在无人驾驶、智能汽车领域论文的发表数量,还有创业企业的数量,中国都是仅次于美国的,远远超过欧洲和日本的,所以我相信技术出海在未来不久会成为一个中国的业务模式。因为我们投海外的,在经历过海外的高科技公司的华人,他们的创业项目,他的应用市场可能在中国,目前还是这个模式。 接下来我们讲服务的出海。这是非常难的,我们看到雅虎、YouTube、Google、Facebook,包括Amazon,这样行业标杆性的企业,他们进入中国也非常困难,当然一方面是政策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就是文化、消费、生活习惯不一样,社会的基础部一样。所以一个服务想去真正出海征服别人,我们认为非常难。 目前出海应该是适用于全人类的标品,产品服装、华为,服务想出海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看到一些以产品为服务的标杆企业,在完成出海的任务,但是这种任务往往是由高到低,我们的服务很难向欧美发达国家输出,而是向比我们更落后的区域输出,比如说南美,像我们说的中国游戏出海主要是南美市场、东南亚市场、包括俄罗斯这样的市场。我们的工具类的猎豹,就是印度市场、南美市场,但是服务如果真想出海到发达国家,这里面的门槛是很高的。当我们看到摩拜正在做这样的尝试,他在伦敦已经开了还是准备开,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再讲一个资金出海,其实中国的资金出海从前些年开始就已经变越来越频繁,体量越来越大。我们看吉利收购沃尔沃,其实产生了非常非常好的收益。联想收购IBM,我觉得在阶段上肯定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们兄弟基金的合伙人,他们刚刚前几个月在中关村搞了一支叫中关村并购母基金,大概300亿的体量,这个体量就是帮助中国的规模化的企业去收购、兼并和投资海外的项目,然后从而把一个中国的本土规模化企业变成一个全球的规模化企业。像我们大家这些基金都有往海外投资,所以基金出海也便成了中国投资的常态。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文化出海,这非常非常难,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