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 22:21 来源:清科资本 技术 /操作系统 /亚马逊 目前无人店正处于资本风口,巨头如何布局?它与智能售货机存在着何种差异?无人店面临着怎样挑战又将向何方发展? 巨头的无人便利店布局 1. 互联网巨头们的“无人零售计划” 首先,亚马逊于去年12月推出革命性线下实体商店AmazonGo,无人店的概念在零售行业火了起来。Amazon Go颠覆传统便利店、超市的运营模式,彻底跳过传统收银结帐的过程,即拿即走的购物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今年7月,阿里巴巴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推出无人超市淘咖啡,体验和理念与Amazon Go如出一辙。淘咖啡是在提出新零售理念之后,阿里实验室筹划已久的“无人零售计划”中的第一个应用场景。 最后,6月,深兰科技旗下Take go与娃哈哈签订一份“3 年 10 万台 ,10 年百万台 ”无人店协议。而后,宗庆后与刘强东见面,双方将在百万便利店项目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2. 电商巨头们因为什么原因纷纷布局无人店呢? 首先,新技术的线下试炼场;他们都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方面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而无人店是这些技术的集大成者,因此他们纷纷选择便利店作为线下的试炼场。 其次,全程数据化的购物体验;无人店能够营造全程数据化的购物体验,消费者从进店起的所有行为全程数据化,巨头能够将技术与消费者购物体验全面结合。例如试验”自动识别、即走即付”的购物体验;软件、硬件、芯片、IOT、移动支付、信用体系与消费者的全面结合。 最后,新零售战略的样本;便利店与超市是线下流量最为密集的场景,线上线下结合的最佳选择;无人店能够减少成本支出,可复制性强;巨头希望借此成为无人零售解决方案提供商所有零售渠道中,便利店与超市是线下流量最为密集的场景,可以说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最佳选择。 3. Amazon Go“失败”的原因 Amazon Go项目最终还是搁浅了。它的“失败”由多种原因造成。Amazon go门店面积达200平米,要想实现即走即付的体验,每个店面的投入保守估计需要数百万美元。 店内需要安放大量摄像头和传感器,计算机背后运算商品的摆放位置以及顾客的人脸识别。以此识别什么商品被拿起、商品被谁购买。而问题恰恰出在这,目前的人工智能、物联网、视觉识别还不足以支撑起线下门店。 Amazon Go对进店人数有限制,只能同时20人。当店内要追踪的人数超过20个时,系统会出现故障; 另外,顾客把他们取下过的商品再放回货架时,如果位置移动得太离谱,也会影响追踪的准确性。就算Amazon Go开业后,它在短期内也需要员工来实时协助确保正常运营。 资本风口上的无人店 1. 无人店是什么呢? 无人店=自助收银+无人值守。无人便利店技术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自助收银和无店员展开的。无人店主要聚焦在扫描进店,出店,商品定位,图像识别,自主结算,营造一种“拿起就走的体验”(JustWalk-out Experience)。 2. 国内无人店企业融资情况 目前,国内的无人便利店项目的确站在了资本的风口上。今年5、6月,缤果盒子和F5未来商店两家企业共获得1.3亿元融资,由此拉开舆论风口,关于无人便利店的新闻稿件满天飞。就在不久前,主打校园便利店的小麦公社也推出了无人的“小麦便利店”,获得1.25亿B轮融资。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到,包括红杉中国、纪源资本、启明创投等投资机构已经入局无人便利店项目。 3. 无人店为什么在2017年爆发? 首先,无人便利店的爆发驱动于技术发展。不断迭代的物联网、人脸识别以及移动支付技术能够为无人便利店提供技术保障。基于RFID射频技术的电子标签非常成熟、微信的电子会员卡和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也会赋能无人便利店,节省成本。 其次,消费需求。从消费端来看,消费者对购物便利性的需求显著提升,花钱买便利已经成为消费习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