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章:迷航:消失的年龄坐标 本文来自青年志[ 趋势潜水艇 ],该栏目是青年志月度发布的趋势观察长文,旨在扎根社会和文化宏观变迁,持续追踪中国年轻人在身份认同和社会行为领域的深度变化,以此启示前瞻性的商业和社会创新机会。 现代社会中,个体通常依靠阶层、年龄、性别等关键性的身份认同锚定自我。商业世界面向消费者的诸多价值主张,同样也建立在这样的认知框架之上。但面对今天愈发流动的世界,这些身份坐标轴正在发生松动与错乱。青年志陆续推出[迷失的坐标轴]系列趋势观察,梳理中国年轻人在几大核心身份认同领域的最新趋势变化。 上一期我们讨论了[年龄身份坐标轴]松动的趋势。本期的主题是当下[中产身份坐标轴]的松动。本文的核心论点在于,在流动现代性与网络现代性带来的制度性变革冲击下,原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的“中产”认同,在中国当下遭受到了水土不服与多个衡量指标失效的双重挑战。文章将先对“中产”这一充满了争议与误用的概念进行厘清,并逐一讨论几大衡量指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松动现象、松动原因以及新生方向,分析“被中产”、“阶层固化”、“嘲讽中产”等热点现象背后所折射的社会变迁,并认为在未来,将基于更加丰富多元的个体多样性,形成更层级化、更圈层化的“中产”认同。 序、中产混局:失效的“中产”认同 “中产阶级” ⊃1; ,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80后乃至90后的对于自身身份向往与生活方式想象的范本: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大公司有稳定的工作、拥有一定的生活品质与品味等。许多商业品牌,直到今天,依旧将这一“中产”人士形象,作为目标受众画像与重要沟通信息。
但在今天,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快速迭代,我们发现,“中产”认同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混局。这种混局有以下四类:1)面对媒体上不时出现的中产报告,引发了大量年轻人抱怨自己啥都没有就“被中产”的反弹;2)中等收入的人群,面对群体内部越来越大的财富差距与清晰鄙视链,居高不下的房价与清华北大买不起学区房的现实,发出“残酷扎心”的感慨,让人们纷纷认为“阶层固化”已经到来;3)大量创意、娱乐行业的新兴职业群体兴起,旧有学历与职业技能在今天持续失效,对于年纪稍长的人,“中产跌落”成为随时担忧的风险,对于更年轻的人而言,“为中产奋斗”的路径已经发生了变化;4)最后,今天所谓的“中产生活”被大量的嘲讽和调侃,同时又出现大量“我希望认真生活”的“中产捍卫”,让人不明白到底中产是否还是年轻人的生活向往。 以上乱局提醒我们,“中产”一词逐渐变得含糊、暧昧,不再能承载今天年轻人对于自我身份与生活的清晰想象了。在本文中,青年志提出衡量阶层的四方复合框架:政治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共同组成划分阶层的复合指标。而中产迷航,本质上是源于衡量中产的几大“资本指标”的迷失与迭代: 政治资本指标迷失:风险化的全球局势和国内环境,使得中产在自身权利维护上,并没有预期的提升,相反进一步风险化。同时,意识形态上纷争不断日趋复杂,难以达成统一认知; 经济资本指标迷失:急速的财富分化,新富蹿升,以及全民消费升级的迷雾,使得划分中产阶级的经济指标逐步失效,需要更细致清晰的界定; 社会资本指标迷失:职业、学历和关系网络等传统社会指标部分松动,技能、跨界协作等新指标生长; 文化资本指标迷失:品味、审美等文化指标进一步升级,同时创造力等新指标生长。
中产身份的失效,不只是中国面对的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建立在工业现代性制度上的“中产阶级”,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全球化和科技化带来的新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冲击。 在政治资本指标上,西方中产内部的政治分化愈加严重。皮尤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在美国的中产阶级中,民主党、共和党和无党派人士的比例分别为34%、25%、35%,政治观点的分化正逐渐明显; 在经济资本指标上,西方中产阶级内部的贫富分化也在不断加强。上层中产阶级(upper middle class)持续壮大,同时也占有更多的财富,与中层中产、下层中产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剧。根据美国城市研究所学者列出的数据,2014年美国上层中产家庭的比例为29.4%,与1979年的12.9%相比,增加了一倍多。这些上层中产占据了国民总收入的52%,远超其他阶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