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细分市场都在重构,好的商业模式,一进场就有大资本追你,当你看到一个3年百亿的空间时,你会兴奋,你的团队会兴奋,你的项目会被投资人争抢,优秀的人才也会主动向你靠拢。 通过商业模式重构打破原有的天花板,商业模式升级,特别是产业升级,是大家今天必须认真学习的一门新课。以下内容来自张本伟老师在黑马成长营的内部授课。 注:由于保护【黑马营】学员权益,本文关键细节省略1174字,不对外公布,但以最大诚意与黑马的读者分享干货。
趋势是最大的赛道。 为什么有些人融资非常快?那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资本能够带给他什么,有钱我就能跑得快。跑得快背后是市场的历练,跑得快需要快速走完从0到1原型塑造,否则没有办法实现规模化复制。 为什么有些项目投资人拼命往里投钱?因为窗口短、可复制性高。那么,做了一个好的产品,atv直播,你就要回答一个问题:我能否快速复制它?线上复制其实是很容易的,因为线上是无边界的,但线下复制就没那么容易,所以就有了“大拆小”,越来越多的线下产品被模块化,都是为了达到快速复制的目标。互联网的充分渗透到生产和生活,让线下的复制成为可能,也加速了线下变革的窗口。 1 资本喜欢市场深度选手 我们如果以速度作为衡量标准,就必须改变上下游跟客户、渠道商、员工的交易关系。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是资本里面永远不变的话题。借助科技变革,这两点会让整个商业链条出现很大改变,这也就是新的创业机会。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在迷迷糊糊中被重构,最后一刻你的对手才真正现身,跨界打劫成为常态。 中国与美国的创业环境有很大不同。美国以模仿商业模式为耻,中国则对“抄袭”无所谓,当然,这个环境也正在改变,但短期不会巨变,所以“跑得快”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成为核心竞争能力。 在中国,如果两家公司商业模式类似,那么谁对用户影响大,谁就占据上风,而且会有排他效应,同质的竞争最终只会一家赢,如果两家持续消耗,背后的资本就会让你合并,还是为了更快的赢,夜长梦多,相对的垄断会成为商业常态,任何细分市场都躲不过这个趋势。 为什么竞品研究,变成创业者重要的功课?因为如果你不研究竞品,就会走很多弯路。找到对标,少走弯路,是创业者的智慧表现,也逐渐成为基础技能。 今天很多细分市场都在重构,很多同学问我,单点突破有没有具体的标准,我可以粗略的给个数据:对于TO C,第一年如果做到营收一个亿,算是不错的;对于TO B,第一年如果做到营收1000万,也算不错。 创业者资源、精力有限,怎么做到单点,首先是只做一件事,绝不做两件事。怎么叫做好一件事,进入市场前十名。怎么叫做透一件事,进到市场前3,怎么叫做完第一个单点,就是大家一想到你,就说:算了,他们都做到这么深了,我们别做了。创业和高考冲刺班没差别,要经常环顾自己的位置,看看自己排名,不能傻乎乎的闷头做,现在信息超级对称,闷声发财的机会一去不复返。没有蓝海,只有红海中用更高的维度进行竞争。 创业者和投资人私聊时,如果你能把竞品讲得非常清楚,连对手公司的每个高管都一清二楚,肯定会给你加分,说明你对市场是了解的。今天不是资本的冬天,而是资本找不到深度选手钱没地方投。所以,今天的资本非常喜欢能够看透市场的深度选手,而不是一点一点靠自己摸索的菜鸟选手,菜鸟最好的从零到一是到大公司学习,创业是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单点突破,而且是连续突破。 2 商业规则是“慢看快打” 今天创业窗口期很短,比如社交就看用户数据能否在3个月内起来,如果没起来就要换方向,没什么可留恋的,所以成功率非常低,我每次见到做社交的创业者,都会劝他们换赛道,扎扎实实深耕行业,“情感”这个产品太难控制,更难复制。 如果创业以10年为一个周期,第一年“浪费”是可以接受的。精益创业就是教你小规模、小成本的试错,既然创业成功需要10年,又何必在乎在前面多试错。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