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姚洋 来源 | 战略与管理 编辑 | 扑克投资家 导读 如果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6.5%,中国很有可能在2023年GDP与美国接近或超过。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简单,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三期叠加三性叠加”的局面,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中国能够保持此前的优势吗?与其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不同,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国土面积超过欧洲,劳动力存在本性上的勤劳可以弥补资源禀赋的差异。另外,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程度差异比欧洲各国间的差异更大,中西部的未来现代化发展将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 但是,从历史经验上看,任何优势都不足以让自己掉以轻心,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飞速发展,其科技实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依旧出现经济增长跌到1%以下的情况。 扑克投资家认为,改革开放到如今,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要注重公平方面的改革,这包括个税等税收方面,但效率亦不可忽视。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下最近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的一些研究成果,还有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现在我国经济形势不是太好,悲观的声音比较多。我和林毅夫老师一直比较乐观,我们的乐观有乐观的理由。我要做一些横向的对比,谈谈为什么我们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乐观的心态。 大家知道,“十三五”规划将经济增长还是放在第一位的。当然,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没有增长,要做其他的东西,都是很有难度的。 特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一个政治任务,就是在2010年的基础上,202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今后5年的年均增长率必须达到6.56%。这是硬指标,达不到这个增速,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就实现不了。这速度是不是容易达到呢?其实参照世界的经验,我们发现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世界的经验 我在此将中国和日本做一下对比。日本在1950年代和60年代,采用的是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中国也是采用这种增长模式。没有这样一种增长模式,中国不可能有今天。另一方面,中国也积累了海量的储蓄。在过去这15年间,中国居民储蓄有近50万亿元的存量,接近中国的GDP总量,企业储蓄更多。这都是和中国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高度相关的。 现在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日本1970年代初、中期的水平,跟日本的差距大约有40年,但是差距在缩小。展望未来20年,中国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口老化比日本还要快,这对中国经济的挑战是非常大的。日本经济从1973年开始经历了两次急促的减速,或者说断崖式的减速。日本经济第一次减速是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此前20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速达到9.2%,此后20年的增速一下子跌到了3.5%(如图1所示)。 所以,不要以为中国的经济增速不可能跌到5%以下,日本已经证明了这是有可能的。日本经济第二次减速是1993年资产泡沫破灭之后,从那时候起日本经济只有年均0.8%的增速,而这纯粹是物价不断降低造成的。1970、1980年代事实上是日本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世界上涌现的新产品,几乎全部来自日本。 但当时日本的技术进步,却不足以支持非常高的经济增长率。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搞创新就能支持7%的增长率,这是不太可能的。技术创新极其艰难,我们还需寻找新的突破口。 日本经济第一次减速的直接原因就是石油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开始进行调整,那一轮由日本、德国带动的全球化结束了。美国经济也经历了痛苦的、将近20年的调整,直到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美国才又开始增长。 但是,日本在1973年—1993年恰巧是赶超美国的关键20年,别看当时日本只有3.5%的增长速度,但由于美国增长得更慢,所以到1993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80%。日本找准了机会和空档,一下子实现了赶超。这对中国未来也是一大挑战。中国这么多的人口,能不能在2049年的时候,超过美国人均收入的45%?其实并不好说。因为美国经济的增速,哪怕在危机阶段,近年还是达到将近2%。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