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产以其精细化管控和高利润,被当作业界标杆,中海人也多被认为行事稳健而忠诚度高。彭志斌告诉《财经》记者,碧桂园和中海地产企业文化接近,都简单务实。“碧桂园就像十年前的中海。” 规避“驾驶员风险” 挖角与留人截然不同。想要让外来的职业经理人真正立足于一家民营企业,需要管理者展示胸怀,并给出有诚意的薪金。 为此,杨国强拿出了又一个秘密武器。这是一个几年后将被证明,比单纯人才培养更有远见、也更有支撑性的举措。这个计划来自沃尔玛分享合伙人制度的启发,它不仅能让员工觉得自己和公司时刻站在一起,也能有效应对楼市存在的“驾驶员风险”。 在地产行业,“驾驶员风险”是指房企中各地负责人的才能与当地销售业绩的风险关系。一个不称职的负责人就像一名飞行失衡的驾驶员,会给公司带来一场灾难。杨国强需要做的,是从根本上确保各地每一位“驾驶员”的尽心尽责。 碧桂园“成就共享”与“同心共享”人才激励机制由此诞生。它们分别在2012年和2014年正式亮相。后者是前者的升级版,是通过让碧桂园员工入股项目,跟投获益,通过超额利润分红,让所有人更关注为企业创造价值。 这个合伙人制度是杨国强一手主推,它们都旨在让每一个“驾驶员”投入更大的工作积极性,以合伙人方式与项目更紧密联结,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这是杨国强用来将外部优秀职业经理人与碧桂园绑定的利益绳索。 2016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碧桂园共有319个项目引入合伙人制度,采取了项目跟投。碧桂园跟投年化自有资金收益率约为65%。 外部人才招纳和激励制度,为碧桂园从百亿到千亿注入了催化剂。2012年,碧桂园销售额476亿元。这一年开始推行“成就共享”制度,但在推行的第一年,所有人都将信将疑。到年底时,有人发现自己竟拿到了8000万元的收入,便去询问杨国强,是否给自己多打了一个零。杨告诉他这是根据他的业绩和分红所得。这件事在公司内部刺激了很多人,大家发现原来激励并非只是空头支票。 “所以到2013年,所有人都拼命了。”碧桂园江苏区域总裁刘森峰告诉《财经》记者。2013年底,碧桂园销售额暴涨至1060亿元,翻了两倍多,从此跨过千亿门槛。 企业销售额激增,与市场年景好的外部因素有关,但人的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也让碧桂园表现出更多的狼性。这最终在人员收入上反映出来。 到2016年底,在激励制度下,已有碧桂园项目总经理年收入过千万,有区域总裁年收入过亿。拿到过亿元收入的是刘森峰,他所在的江苏区域项目跟投了1.5亿元。 “我自己的身家全部投在里面,连房子都全部抵押了。我们整个区域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刘森峰说。 授权打造“小碧桂园” 2010年,43岁的莫斌成为碧桂园的新舵手,他很快就让碧桂园进入了“莫斌时刻”。 “杨国强有战略,需要有人执行。莫斌是把杨的管理语言诠释得最好的人,他知道怎样落地。”一位碧桂园高层人士说。现在,杨国强与莫斌在几乎天天见面的情况下,每天还要平均打一个小时的电话。 随后莫斌不仅证明了杨国强的眼光,而且证明了自己是圈内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之一。国企职业背景让他养成了低调的行事风格,而这与杨国强治下的碧桂园颇为吻合。 2010年7月,莫斌来碧桂园任总裁后,着手做的第一件事,是展开一场全面的管理架构变革,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此前碧桂园的管理模式为集团强管控,直接对接地方项目。而区域的配置较为简单,通常是一名区域总裁加一名办公室主任,再加一名司机。区域在全集团并无多少实权与能见度。 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持续,也是因为早些年,碧桂园不过以广东省内项目为主,管理半径较小,没有太多区域概念。 到2010年,atv,碧桂园全国项目显现增多势头,杨国强开始对业绩规模的增长抱有更多期待。为了匹配未来扩张式发展速度,杨国强授意莫斌转换思路,把碧桂园搭建成一家大型地产企业惯有的管理框架。 这个管理框架是在总部集团和地方项目之间,组建一个更有存在感的区域架构。将碧桂园集团逐渐变为决策、运营管理、专业化基础支撑和企业资源整合的平台,不再一味强权,对地方指手划脚,而服务意味更浓。区域开始成为各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资源调配,对项目利润指标负责,如同一个个碧桂园旗下的小型地产公司。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