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有一点感触比较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某次和一个来面基的产品课同学一起吃饭,谈话间发现,好多他熟悉的同学,我却只知道微信昵称。他跟我建议,应该及时了解到同学的需求,因为有同学私下有交流,作业不做是因为找不到切入点,并不是不想做。而用户回访得到的结果反馈,大多数人的说法是工作忙没时间,跟我说不会做找不到头绪的人几乎没有。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其实私底下我们的同学是有沟通需要的,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学员之间的沟通成本会更低,他们会更有的聊。如何引导用户说真话,是一个需要真诚也需要技巧的过程。 2.4 群的自生长 这是群运营最理想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达到的。这需要大量的ugc内容来支持,但是目前,这个阶段是我们的群所达不到的。所以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3. 协调资源 其实我是一个不太愿意麻烦别人的人,而协调资源,就是需要“麻烦别人”。之前这是我比较难突破的一个点。带我的产品课程负责人范范跟我说,你现在相当于是产品项目的负责人,助教,老师都是你的资源,你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和需要给大家分配任务。 之后我开始试着去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从一个“负责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心态的转变带来了视野的变化,进而又带来了行动的改变。比如,现在每次开新班之前,会考虑本次班期大约可以招多少人,需要多少个助教,我需要准备什么,需要老师配合做什么等问题。 在班期进行中的时候,我需要跟学员和老师确定班级活动(如班会点评,优秀学员分享)讲稿,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做这份工作越久,越感觉到宏观看事情的眼光多重要。用户回访和群管理更偏向于基础,是需要注重细节的,但是后来就会发现,仅仅看到眼前的事情是不够的,就算是最基础的班主任的工作,也需要统筹,需要全面考虑。 二、与用户打交道这么久,有几点感受颇深 1. 与用户打交道要降低沟通的门槛和对沟通的预期 先来看一个我在工作初期用户回访时遇到的事情。情况是一位同学几周没有做作业,跟他聊天的时候想体现一下严厉,开始没有使用礼貌问候语,也没有使用表情,结果被用户投诉。这里插一句,在跟相对陌生的人交流的时候,有一些语气词,如“啦”,“哒”,”哦“之类,还有发表情是可以柔和交谈氛围的。当时很委屈,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错了,这种聊天基调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在这位同学身上就行不通,而且造成了这样的误解? 事后反思,其实一开始我和用户沟通的起点太高了。总结来说,人与人之间沟通不外乎遵循这个过程:打招呼-认识-相处-熟悉。我在与用户的交流中直接跳过了前边两步甚至三步,导致遵循这个模式的用户一时接受不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个用户也是不同的。可能遇到比较开朗的用户,我们一拍即合,从比较高的沟通起点来聊,且聊的很开心,但是遇到比较严肃认真的用户,我的这种表达方式在他看来就是粗鲁的。 总结来说,跟用户打交道,需要遵从先共性后个性的原则。开始礼貌谨慎的交流,是对对方性格等方面的一个初步探索,建立在双方了解基础上的适合彼此的个性表达才是最稳妥的。 2. 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上文我有提到过,在交流中引导学员并不是很简单,但是想要做好的话也并不是无迹可寻。在与用户打交道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两点:倾听和理解,从中找到用户的核心诉求点,进而可以更直接地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倾听。倾听,即倾听用户需要,从言语中找到用户的核心诉求。下面我列举两个工作中的实例,或许你可以有更深的理解。 案例一 : 有一天晚上,一位学员就和助教产生分歧的事情和我沟通,通过对话,我明白了事情发生的经过,且可以明显看出学员有情绪。他质疑说这个问题助教是不是批改错了,因为他看到优秀作业也是跟他的一样做的;之后他又跟我建议说,atv,能不能拓宽作业评选的维度,比如看学员在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和用心程度。 用户情况:没有评优,质疑助教,建议增加做作业时间的评选维度,有明显抱怨情绪 诉求点:想评优 猜想: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作业,但是没有做到优秀,自信心受挫,转移到别人身上就成了抱怨 措施:鼓励,跟助教进一步沟通 解决问题的核心:从与用户的谈话中找到核心诉求点 案例二: 如果一个学员反馈说,工作忙没时间做作业,也不想转到无服务班,能不能跟在服务班只看视频不做作业。 用户情况:时间少,没时间做作业 核心诉求:不做作业 矛盾:时间和作业之间的矛盾 解决方法:可以告诉用户,挑选性做对自己有帮助的作业,不至于让班级数据太难看 解决问题的核心点:处理矛盾的方法并不是消除矛盾,还可以弱化矛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