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给共享雨伞判死刑为时过早,毕竟共享雨伞接受市场的检验还需时日。昂若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认为,目前共享雨伞主流的价格标准,半天收费1元的价格还有提升空间,在初期需要开拓市场,优惠用户。而雨伞的销售也是一个收入途径。 魔力伞创始人沈巍巍认为,投资人一方面肯定晴雨伞在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地位;另一方面认可魔力伞终端设备式投放形态,更合规且丢失率低。 网约车之战,阿里力挺“快的”,对抗腾讯支持的“滴滴”,最后因烧钱无数,被迫整合。共享单车之战,仍然有阿里、腾讯的影子。摩拜的投资人中有腾讯,骑呗、永安行的背后有阿里,而ofo的背后是阿里、腾讯共同投资的滴滴。 这次的共享雨伞,巨头们会否入局呢?我们拭目以待。 c)宏观消费习惯的走向(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消费习惯往往能给产品带来巨大的增量) 了解完资本对共享雨伞的态度后,我们还想探讨最后一个问题:它的出现会是昙花一现,还是可以持续发展? 要论证这一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切入点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走向何方,共享雨伞是否会是共享出行里的一个发展趋势。 作为现阶段的主力消费人群,80、90、00后群体成长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人们急于找到一种更新的、更好的解决之道。这些现实需求可能是省钱或省时、享受更好的服务、生活得更经济、或者希望与某个人而非某个品牌建立亲密的纽带等等,这是一种协同消费方式,它更具有前瞻性。 从消费心理来说,从社会化大生产中脱离出来,成为分享经济当中的“自由人”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都渴望的,而恰恰也是这种模式为共享经济注入了大量活力。 1、出门不想携带东西,花一两块就能解决一时之需; 2、分时租赁习惯养成,消费者认为与其购买不如租赁,随用随扔,没有任何负担; 3、闲置物品的堆砌,家里放着十多把伞,占据着一定空间,但又不能租出去,极为烦恼。 而共享雨伞则是依托共享经济的诞生,以“对等供应者”的身份为用户提供共享产品,使得使用价值最大化。 oto创始人曾聊到用户的消费习惯,“伞到用时方恨无,用户由于懒或者疏忽经常忘记带伞,需要用时不得不购买,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从使用场景来看,共享雨伞除了挡雨外,夏天高温天气频发,用户在户外如果没有遮阳伞很容易被晒伤晒黑。未来,如果满街都是太阳伞的话,我想用户应该会使用。” “拿来”时代,当所有人都可以把东西丢掉、轻装出门时,这是共享盛世。出行有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住宿有Airbnb,洗漱有一次性卫生用品,只有所有资产最大化,这才算是协同消费时代。 或许共享雨伞是这个时代下有抱负的实干家,也许一将功成万骨枯,但若能成为共享出行里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本,也不失为一种伟大尝试。而我们能做的,是给它点时间。 * 本文系青竹新消费(ID:ivctalk)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Momo。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黑马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推荐关注(ID:iheima) —— 黑马六月好文 —— 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商务合作:15801105017(微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