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目前,我们还无法完整地评价互联网的影响,但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更多的人开始学着布什那样反思科技。尼古拉斯·卡尔 (Nicholas Carr),《大西洋月刊》的专栏作家,也许可以看做是布什精神的延续。 “沉浸在一本书或者一篇长文里面曾经非常容易……这种情况如今已经很少发生了。现在我的注意力常常在两三页后就分散了。我变得烦躁不安,丢掉原先专注的线索……以前很自然的深度阅读,现在变成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我想我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十多年来,我在网络上花了太多的时间——搜索,闲逛,有时也为巨大的网络添加一些信息。“ 在《Google 让我们变蠢?》一文中,卡尔这样写道。他担忧,互联网上过分庞杂的信息正在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得人们失去专注、失去思考的能力,而这可能是互联网对于人类最大的诅咒。 卡尔的观点引发了巨大的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没有人会忽视。对于互联网的反思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重要主题。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信息的质量以及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筛选成为了人人都关切的话题。 而从《大西洋月刊》的角度来看,1945 年布什的文章和 2008 年卡尔的文章形成了一种令人惊叹的对话。在辩论的过程中,整个美国的互联网形态也因此而改变。 “新孤立主义的胜利会让苏联的力量渗透到我们撤出的区域。” 作者:小亚瑟·施莱辛格 标题:《新孤立主义》 时间:1952 年 意义:冷战开始了。它告诉美国人,这和美国局势有什么关系。 创刊第 89 年(1946 年),随着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冷战开始了,世界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外交不是一个好听的词汇,它总是让人联想起各种勾心斗角的权谋。在这一方面,《大西洋月刊》承载的职能就是传递每一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思潮,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国际政治。 1952 年,美国历史学家小亚瑟·施莱辛格 (Arthur Schlesinger Jr.) 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文章《新孤立主义》。彼时,美国正在麦卡锡主义的笼罩下,许多人被扣上共产主义的帽子而被打压。 另一方面,二战结束后,美国发起的支持欧洲发展的马歇尔计划刚刚到期。是要继续维持对于欧洲的援助以及对全球事务的关注,还是回到美国在一战前一直奉行的孤立主义政策,成了美国国内争论的焦点。
施莱辛格在《新孤立主义》一文中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将美国国内外面临的矛盾联系在了一起,认为类麦卡锡主义其实是在通过支持国内的政治迫害来掩饰自己对国外军事干涉所缺乏的热情,因此是一种新型的孤立主义政策。 “新孤立主义的胜利会让苏联的力量渗透到我们撤出的区域。”施莱辛格提醒道。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指控。“只有当我们驱逐了新孤立主义的所有力量以后,我们才算是真正生活在 20 世纪。”换而言之,施莱辛格是在提醒美国政府,需要尽快结束麦卡锡主义,并积极介入到全球事务当中。 小亚瑟·施莱辛格后来深入地介入到了政治当中。1956 年,他支持约翰·肯尼迪参选马萨诸塞州参议院,并在 1960 年成为肯尼迪总统竞选团队中的一员。此后,他成为肯尼迪的特别助理,为肯尼迪的诸多外交政策提供建议,直到肯尼迪在 1963 年被暗杀。 麦卡锡主义在 1950 年代末慢慢退去,随之而来的就是冷战的威胁。1959 年,因为提出了美国借以赢得冷战胜利的遏制政策被称为“冷战之父”的乔治·凯南 (George Kennan) 在《大西洋月刊》上详细阐述了他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 在这篇名为《外交政策与基督教的良知》的文章中,凯南写道:“自认是基督徒的人必须承认,在许多事务中我们抱有责任和义务,其中大部分都是国际性的。”这些事务包括冷战、殖民、援助不发达国家、参与联合国行动等等。 从结果上来看,凯南的这篇文章的影响力显然不及当时为美国制定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来得大。不过,由于这篇文章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并面向普通读者,因此可以把这看作是凯南对大众的一个宣言。与小亚瑟·施莱辛格保持一致,凯南呼吁美国要持续介入全球事务。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