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在渠道上的急进、产品线上的自乱阵脚,不难理解。电商增长已经到了天花板,不仅是魅族,包括小米等一众互联网手机品牌都陷入了焦虑。深谙线下渠道的OPPO、vivo则在这一年一举成为了耀眼的明星。 IDC的数据显示,2016年OPPO 出货为7840 万部,同比增长122.2%,位居全国第一。小米出货量仅仅4150万部,同比下降36%。 但魅族所掌握的资本,并不足以让他对OV模式全盘复制。 相比小米,魅族在线下渠道上是有优势的。2015年12月,魅族高级总监华海良曾经对36氪记者说,魅族已经开设了第2000家专卖店,但没公布其他形式门店的数量。此外到2016年的目标是增加到3000家,将以每年40%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扩展。 而根据OPPO公布的数据,仅OPPO线下门店已经有20多万家门店(包含专卖店和专营店)。这意味着,魅族即使大力拓展线下渠道,但跟长期深耕线下的OV,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只是基本投入,在线下渠道的细节上,比如导购员的培养、渠道商的返利,魅族都跟OV还有很大的差距”,上述分析师说。 OV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vivo副总裁曾经对36氪说,让vivo全产业链都能分享到利益,这样的商业模式才能长久。换句话说,魅族如果学习OV既要销量、又要利润的模式,需要让每个环节的合作伙伴都有利可图。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缺乏对线下渠道商管理的情况下,渠道和代理商的“控货控价”问题也尤其严重。一位魅族的代理商说,在一条街上三家魅族销售店,渠道商和专门店可能都没有货,但其中有一家代理商可能就会有货,而且提货价会比渠道商更便宜。 而被魅族模仿的OV,自己在2015年开始就逐步停止了机海战术,开始押注1到2款核心机型。 效果还不错。市场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仅OPPO R9一款手机,在2016年的出货量就达到了2000万台,2017年第一季度,R9s出货量接近900万,仅次于苹果的iPhone 7和iPhone 7 Plus。 至于另一位被模仿者小米,按雷军的说法,其2016年的关键词是“补课”——弥补渠道、供应链、品牌等互联网模式下发展过快导致的短板。具体来说,小米不仅创办了直营的线下渠道“小米之家”,还减少了机型的发布,增加了对中高端机型研发的重视度。 雷军把握住了小米的核心问题,这让小米在2017年开春迎来了复苏的趋势。IDC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环比大增21.6%。IDC评判,小米已经明显触底反弹,正逐渐抢回更多的市场份额。 魅族内部在此之前就意识到了问题,想过调头。一位内部人士的说法,2016年下半年,魅族内部已经非常厌倦发布会了,但想要重来已经为时已晚。一方面是,魅族的14款机器在年初早已规划完成,而这些机型中每一款都针对不同的细分人群,比如魅族Pro 6是针对小屏手机市场,魅蓝MAX是针对女性用户市场等。
另一方面,发布会算得上手机公司中成本最低的营销方式,上述人士说,“一场发布会花费4千万,可以辐射全国。”但如果在一个城市里面,线下广告投一个月,花掉的钱要高得多。 一位互联网手机高管评价说,魅族在2016年极有可能高估了魅族的品牌能力,但实际上,魅族的品牌和销量还没达到足够的量级,线下渠道并不买单,线上线下没能自然地相互融合。一名魅族内部人士说,“事实证明,小米比魅族出货量多一倍以上的情况下,都无法轻易驾驭OV模式,何况是魅族。” 魅族副总裁李楠也在该年11月公开承认,魅族在2016年出现了失误,产品节奏和战略不如 2015 年,“不够聚焦。好在魅族上下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过扭转局面需要时间,看明年吧。” 对于2017年,黄章在内部表达了三个期待:第一是“踏踏实实做产品,老老实实做营销”。第二是“公司要健康”,第三是“聚焦”。 魅族的自救,和黄章的麻烦 魅族员工对公司一个共同的强烈吐槽,是质疑魅族的战略能力——知情人士对36氪说,去年白永祥已经感觉到魅族出了问题,他请了咨询公司来诊断魅族,这是咨询公司调研完魅族4000多名员工、做完一轮高层讨论会后,得到的观感之一。 魅族的高层能力各有所长、又各有欠缺,缺乏实质上的领导者。比如,黄章不在时作为一把手的白永祥,虽然懂硬件,但是并不怎么懂互联网和营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