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行事神秘的打车巨头Uber很少公开讨论内部事务。但在三月,因为各种头条事件,Uber高层领导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表示Uber正在改变其公司文化,不再容忍公司“才华横溢的老鼠屎”。 值得一提的是,Uber同时对外宣布,将修复与司机的关系。近年来,司机们不断抱怨Uber支付给他们的酬劳持续下跌,并且对待他们的态度非常随意。 Uber的一位高层员工表示:“Uber对司机端的体验的确不够重视,但正在努力与司机们重修旧好。” 尽管在明面上,Uber表明决心要以更加人性化的态度对待司机,但暗地里Uber正在投身于一项行为科学试验,期望能更科学地控制司机的行为,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公司增长服务。从对Uber现任及已经离职的员工、司机、社会科学家的采访和认知科学调查方面等多个维度都透露出了Uber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Uber的这一创新举措反映了在以自由职业为基础的“共享经济”崛起的今天,公司企业正在改变其管理员工的方式。Uber的司机其实是独立的商业服务提供者,而非传统意义上有着固定工作安排表的公司雇员。因此Uber可以将劳动成本减到最低,但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并不能要求司机在特定时间出现在特定地点。对于Uber这种提供服务的公司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乘客提供随时随地无缝衔接的交通服务。但对司机缺乏掌控就使得实现这一目标越发困难。 因此,Uber希望可以采用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希望能掌控司机们工作的时间、地点和工作时长。这其实反映了Uber公司对高效系统的诉求,他们期望在乘客和公司付出最低成本的同时,乘客的交通需求能得到最大满足。 为此,Uber聘请了数百位社会科学家和数据学家,并以电子游戏技术、平面设计以及低价值非现金回报等方法激励司机更加努力,并延长工作时间——甚至有时在时间和目的地都对司机没有吸引力的情况下激励司机接单。 接客更快等于更多空车 调整共享乘车模式中司机的数量。要想在乘客下单后更快地接到乘客,就会有很大一部分司机是空载。 为了让更多的司机使用Uber,Uber采取了设置收入目标的方法,时刻提醒那些准备下线不再接单的司机他们只差一点就能达到每日接单目标了。Uber还模仿Netflix电视台在节目结束前便预告下一集节目,他们开发了一种算法,能让司机在即将结束本单时就可以接下一单。 大多数情况下,司机们都不会感觉到有些许被强迫的意思。 Uber发言人Michael Amodeo说:“我们会告诉司机哪些地方用车需求较强,也会想方设法刺激他们再多接些单。但司机们都只需要退出软件就可以停工不再接单了,要不要继续接单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 Uber最近对司机如此关注并非出于偶然。随着公司内部问题堆积,从其员工受指控涉嫌性骚扰,到最近披露的Uber开发出某种工具来逃避审查监管,Uber决定从改善对司机的态度和待遇入手来检验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更好的公司。最近,直播,Uber首席执行官Travis Kalanick被拍到与一位司机发生激烈争吵。该视频在网络上极速传播。尽管最后Travis进行了道歉,但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使Uber面临更加紧张的局面。 但纽约时报调查显示,Uber仍在加速行动,以期在与司机的博弈中占得优势。随着所谓“平台中介”型工作的兴起,在Uber接单载客等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赚钱的新手段,Uber的例子表明,心理学等学科方法将会成为员工管理的主要方法。 Uber可以说是规模最大、手段最为成熟的公司,能使司机为了公司的目标服务。其他的共享经济平台,如Uber的主要竞争对手Lyft以及Postmates等公司,也采用了相似的方法。当公司和个人在Amazon Mechanical Turk这种网站上发布任务后,成百上千的人可以通过完成单个任务获取报酬。 当然,有许多公司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吸引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但把同样的方法运用于员工可谓是一种转变。 尽管雇主早就开始借鉴社会科学的方法来刺激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比如Google等科技公司就通过计算发现,不熟悉的同事之间当处于茶水间狭小的空间时,产生互动甚至擦出火花的可能性更大。美国的法律和惯例大多都规定,由于雇主对雇员的掌控远大于卖家对消费者的掌控,因此雇主要为雇员承担更多的保护性责任,尤其是最低工资和加班工资。 这样一来,Uber似乎就要接受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质疑,因为Uber的司机都是独立外包员工,这些司机缺乏正式雇佣关系的保障。通过掌握员工的心理活动,Uber等公司正在努力回到前新协议时代,那时公司对员工的影响力巨大,并且几乎不会有人要核实公司会不会借此剥削他们。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