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产品设计的“硬性创新KPI”之外,更重要的是,微信红包的巨大成功引起各方的虎视眈眈。大家都知道网民喜欢玩红包,市场已被先行者完成教育,又恰好没有太多的竞争门槛(除去春节期间红包活动的高并发),于是各大巨头各类产品纷纷借势红包,想着自己的业务也能通过红包一夜爆红。 当然完全复制微信红包必然没有出路,于是互联网圈神秘利器“微创新”出演产品经理的灵感救命稻草。总理有“互联网+”,我们有“红包+”,于是有了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的,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红包类”产品。笔者有幸成为其中一名“微创新者”,经历若干。 然鹅,红包类产品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收红包和发红包两道流程。 第二章:红包的产品结构:从外到里 正如前文说道,如今的“红包”早已不只是那个活跃在微信IM中小玩法了,加入了很多“duang”的特效后,开始有了五花八门的样子。但是归根到底,红包的骨子里始终是红包。 玩过那么多的红包,引用电商的两个概念,将市面上的红包产品分为两大类:C2C红包(发放、领取的对象均为普通用户)和B2C红包(由企业用户、明星网红等发放,普通用户领取)。 2.1 红包的场景 从用户体验的动线来看,可以将以上任意一款红包产品拆解出以下5个场景: >>红包的入口 红包领取的入口展示方式会随着红包的种类不同有有所侧重,影响该红包玩法的互动方式。 (1)C2C类红包主要出现在社交、IM产品中,与社交通讯互动流程紧密结合,因此红包入口常设置在IM窗口的菜单选项、timeline页、feed发布页中、钱包类功能聚合页。 (2)B2C类红包常与平台类产品的运营活动集合,侧重营销引流,因此常占据APP首页的下拉刷新(跳转)、首页首评bannner位、搜索结果页、订单详情页等。
>>红包的发放 红包发放方式是C2C类红包产品的核心场景之一,决定了红包的领取玩法与传播方式。B2C类红包的发放端一般为平台方,因此鲜有发放场景。 除了要填写金额、数量、祝福文案3个基本字段以外,市面上各种“创新红包”还支持红包UI个性化、红包领取门槛与用户群设置,进而产生更具用户个性特征的红包,更符合年轻用户群体的“互娱”需求。 领取条件的多样化设置,虽然保证了红包发放者足够的娱乐体验收益,但难免会加重了领取端的参与成本
>>红包的领取 领取红包是另外一个核心场景之一,决定了红包的互动娱乐效果。从领取场景来看,可以分为直接领取和条件领取: (1)直接领取顾名思义用户无需额外的操作条件; (2)条件领取则要求用户在领取红包前需要完成额外的操作步骤,如:分享链接、回答问题、上传图片等,才能最终领取红包奖励。 例如: (1)陌陌的任务红包:领取者需先上传图片,待发放者审核后才能完成最终领取) (2)饿了么订单红包:必须分享先完成分享操作,才能从分享链接中领取自己的红包(卡券); (3)除此之外还:限制领取用户的性别、是否关注(包括领取后默认关注)、领取之后自动回复口令等。
>>红包的传播 C2C类红包鲜于强调传播,因其往往是基于固定社交圈子的一种互动手段,更重要的是,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无缘无故被“传播”出去。 但在大部分B2C类红包玩法中,会侧重于引导用户进行社交传播。常见3种引导方式: (1)分享红包链接之后才能领取红包内的奖励。分享操作作为一个必要领取条件。此方式常见于各类电商平台购物后,平台赠送的购物红包,需要先进行分享操作后才能领取红包内的优惠券。某年的微信新年摇一摇红包也有类似的分享条件设定。 (2)用户在领取种子红包可以选择分享邀请好友“集赞”,集赞数会影响红包金额的增加,以此来刺激用户自发传播。 (3)分享红包链接可以获得赠送的额外拆红包机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