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内容生产上类似于早期的微博营销号,通过剪辑搬运 Youtube 视频在一点资讯、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等渠道发布。这三家平台都在补贴他们这类版权存疑、“价值不高”的自媒体人,甚至会有保底补贴——一个月达到多少播放量就有刚性收入。 这位视视频自媒体人在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剪辑视频是他业余赚外快的方式。他的帐号上线三个月,累计播放量已经有 600 万,每月因此而获得的额外收入在 4000 元以上,已有两家公司前来合作打算定向投放广告。 在采访过程中他并不觉得自己制作的内容 low,尽管他自己制作的内容也不是自己平时业余时间消遣的首选,但他反问:“当你看完了 papi,看完了罗胖,看完了暴走大事件之后看什么呢?我觉得我不用生成器写玄学养生鸡汤,已经在内容生产者里算是中等偏上的等级了。”
此类“伪原创”内容在视频领域尤为明显,各家渠道虽然均包含一些不错的原创自媒体,但主体依然以这类“次级内容”为主 如果你作为一个读者,在今日头条里被贴上了一个“自媒体”的标签,那么你会发现这样的人在类似的渠道里并不是少数。在今日头条里有大量的草根自媒体在介绍如何以这种“劣质”内容在各家渠道变现,并认真的分析各家渠道的入驻难度、审查机制、读者偏好和变现手段等内容。 这是微博、微信、QQ 和一切以社交为导向的内容分发平台所无法很好顾及到的市场——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个性化阅读客户端用户不愿去承认,头条上推荐给他们的低俗内容确实是他们喜欢看的东西,更不要说把这些东西在社交关系中分享。 成也低俗内容败也低俗内容,今日头条在价值观上的站队可能会成为这家公司在未来几年发展中最不确定的一个因素。在中国这个敏感的媒体环境下,一家把控近 2 亿用户舆论阵地的公司,却选择要贯彻“算法没有价值观”这个理念,这种勇气反而可敬。 相比之下曾在 2016 年初,在数据报告与今日头条正面冲突过的一点资讯,则在这件事上表现的更为圆滑。 作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媒体人,原新浪网总编辑的陈彤在加入一点资讯之后,毫无疑问能比今日头条更好的贯彻落实网信办在去年 8 月关于加强互联网媒体落实总编辑和管理人员责任制的号召。 尽管按自媒体运营者的反馈,头条目前在作者端对低俗内容和标题党的限制是最高的,这依然挡不住作者通过新的遣词造句绕过头条对标题的机器审核。这只让今日头条上的标题党在语言艺术上愈发精进,相比之下其它个性化阅读客户端几乎毫无标题党限制,却鲜见被网信办约谈。 而微信、QQ 平台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宣传渠道,如何打破自身强大社交基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又能在监管和恶趣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打造一个迎合广大“低俗趣味”群众的内容渠道,可能是腾讯下一阶段的一个课题。 “局外人”阿里 说起标题党,就不得不提到近期很火的另外一位选手——UC 和 UC 头条。 UC 震惊部是 UC 非常不愿谈起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个被冠以 UC 名号的文化现象其实并非起源于 UC,而是大家熟悉的微信朋友圈,UC 表示在这件事上十分无辜。 实际上,正如前文所说,标题党从朋友圈向个性化阅读的转移并不只是微博、微信加大了对标题党的整治力度。还因为日趋成熟的社交平台上,人们珍惜自己的社交关系而逐渐减少对这类内容的分享。 这种减少的代价是消费这部分“垃圾内容”的用户也逐渐跳出到了 UC、头条、一点资讯等个性化推荐平台上。 谈到 UC 就不得不说阿里在内容和社交上的布局,不过我们可以先从 UC 开始说。 内容分发所经历的三个时代在 UC 内部被概括点、搜、刷三个用户动作,第一个代表站点时代,第二个代表搜索引擎时代,第三个则代表个性阅读。UC 头条是 UC 内部从点、搜到刷转变的转型之作,而整个 UC 才是阿里对内容分发的立体布局之一。UC 头条产品在 2016 年才从 UC 浏览器中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 App,UC 头条这部分业务在 UC 中的地位类似于 Feed 流之于百度,是 UC 转型的众望所托。而 UC 本身又是阿里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让 UC 头条与整个大阿里保持了一种“亲密”而“独立”的微妙关系。 正是在这种关系下,UC 头条摆脱了阿里在社交和内容分发领域的基因短板,至少在产品层面上达到了优良的水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