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大家知道金融业本身有非常强的特点是附外路线。金融会产生一个非常强的外部叠加的效应和杠杆效应,由于技术的驱动,技术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风险识别和发现的便利的同时。由于技术的驱动是否也会带给我们新的滋生的这些风险,我们怎样看它带来红利的同时,有没有一些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和防范的东西?所以,第二个关键词风险。首先请杨老师。 杨涛:风险本身就是金融最核心的要素和最基本的功能,理解新技术和新金融风险的时候需要有不同的视角。一方面我们讨论新技术对新金融的影响,就纯粹的金融技术层面可能有一些风险判断。另一方面,就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制度和规则变化,可能有另外一个层面的风险判断。 前一层面的风险判断,无非是我们对于金融风险进行甄别和量化,在甄别和量化的细分过程中,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还是非系统性风险。从系统性层面来看,过去威胁金融稳定的主要是一些大而不倒的机构,但是在新的这种网络时代,出现了大量的,虽然整体规模有限,但是连接众多的结点,众多的小客户,众多长尾人群的这样一些新金融的服务模式,这里会不会产生网络传承的效应,这在系统层面面对新金融挑战有不同的甄别。 从非系统性的角度,传统对金融风险的关注,在新系统的挑战下往往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过去金融业经常说KOIC、AML反洗钱,这样一些问题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会不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带来一种双刃剑的效应。一方面它确实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风险,正如现在我们谈到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在本世纪初以来,新技术在欧美资本市场上,高频交易发展非常之快,这里面对各国来说都是双刃剑。 从这个层面谈的不是金融风险的可控和非可控性,而是好金融和坏的金融,这里引入了市场伦理的概念。因为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所谓脱离实体的现象,所谓金融的自我游戏,资本追求利润是天然的,那么引入了新技术之后,能否加重这种矛盾,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简单举一个例子,历史上我们知道,最早出现金融齐国的管仲,就是资本市场的炒作者;最早的孟尝君还是放高利贷的。这种金融本源的问题,能否利用新技术来解决而不是加重,这是我们考虑的另外一个层面的风险问题。 杜艳:杨老师主要从制度和宏观层面分析了它面临的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些技术还可能带给我们哪些风险是我们需要去警惕和防范的吗? 许耀旂:谈到人,三大风险,战争、天灾和金融风险。 几百年来,金融风险有四大类:货币风险失控、信用风险失控、杠杆使用失控、流动性管理失控。很多人都说金融风险是三大风险如何有效的规避和管理?从货币供给,2008年以前有超过50种数字货币,2009年提出了区块链之后有一千多种数学货币或者是科学货币,我们提到的去风险的观念就是去中心化,已经有一千多种货币,而且都是定量供给,不是无限供给的货币。 信用,去中心化就是去信任,中心化成本非常高,过去两百多年来所有的风暴都是政府造成的,政府是唯一的中心,所以去中心化是一个服务,它可以去掉中心的风险。 流动性和杠杆的使用,它必须通过协作,过去我在巴克莱工作的时候,巴克莱参与了一项计划SAVE,这家公司成立了3年后,全世界最大的50家金融机构都参与了,SAVE去年开始参与了一项交易化的实验,把会计师、律师、保管银行、金融监管机构、法院都联系到这个区块链上,这个区块链是一种多中心化,这至少是金融去风险的第一步,让这些金融信息可以充分的披露,能够进入良性循环的回馈机制。我想从这四个方面,可以有效的在未来几十年内,慢慢让监管、风控智能化。 杜艳:刚才许总提到了区块链和去中心化,这是现在非常热门的一些词。但我想问,金融本身发展到后来,尤其是在近年的一些趋势中是慢慢走在了中心化,包括央行、三会的建立,包括一些大的兼并,你会发现金融出现了大而不倒的担忧。过去几十年中,金融随着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在走向不断的中心。但区块链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想象的空间。 在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里,它是否会滋生新的风险?对全部以中心为起点建立的金融架构,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因为金总以前是做研究的,您是否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分享?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