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是无情的,所以我们要问他的决策机制,他到底怎么去决定用不用一个东西,怎么决定买不买这个东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刚才那个例子,用户决策买不买,可能有一条是信用卡不够分期来买这个东西,他不说你真的想不到。 我一直对社交这块比较感兴趣,有一个app叫陪我(微博红人同道大叔最开始做的,现在转手了)。线下有个东西叫8分钟约会,几十个男男女女,每一段儿聊8分钟,聊8分钟就换,它实际上是8分钟约会的线上版:男女做语音配对,然后一男一女开始聊,如果3分钟之内,两个人互相点了喜欢,那么可以继续聊;如果有一个人没点,3分钟以后就自动断;或者有一个人觉得要切换,那就直接切掉。 这个的场景是什么呢?单身的时候,其实晚上还是挺想找个人聊天的,活人聊天跟文字还是不一样,因为语音是有温暖,有情感,有情绪在里面的。但是,我们要追问什么呢?用户真的就是只需要一个随随便便聊天的对象吗?如何匹配一个人让他真的能聊得下去?如果这个人聊了10次,他还会继续聊下去吗?他还有什么可聊的?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他做不到的原因。说白了,瞎聊的确是用户的需求,但是聊是一个桥,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是找到一个能成为线下真实关系的好友,不管这个好友是男女朋友,还是情人、普通朋友、生意伙伴,他真实的需求是这个。如果只是随便的瞎聊,我觉得这个事情并不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深入行业内部 产品经理的场景化的思维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深入行业内部的学习心态,为什么呢?我首先讲讲产品经理的焦虑。
我是从09年开始做移动互联网,09年开始做iOS,10年开始做安卓,算是做得比较早的。之前还做过SP、门户,最开始的门户。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的web2.0,就是博客这种自媒体,再到SP,再到移动互联网,现在走到了一个顶峰,开始衰退。在这个情况下,我是有焦虑的,这个焦虑来自于什么呢?大家都说互联网+,我就问一个问题: 是互联网+,还是其他行业+互联网?到底谁是主语?还有一个问题: 如果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这个公司谁是大股东?我相信一定不是产品经理,一定是懂这个行业的人。 我见了很多传统行业的公司,不管做医疗的,做旅行的,做制造业的,做服装的,大股东一定是传统行业的人,我们产品合伙人肯定是小股东。看体量的话,互联网实际上是个小行业;整个纯互联网的公司加起来,可能比不上中石油中石化一家大型国企。而且,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互联网的能力现在正在成为标配。这两天一个重磅新闻:微信的小程序上线。小程序直接的一个影响是什么?降低了app的开发成本,app变得没那么容易了。有很多要往互联网进的人,他们是看到了互联网的光环,那么我们仔细地追问一下互联网的光环是什么? 互联网的光环是来自于它的机会,来自于它的高流动性。我们讲阶层的流动性,因为互联网永远的机会在于青少年群体,而青少年群体只有青少年才做得懂,所以年轻人才会有机会。这里不断产生新贵,新贵才是商业媒体报道的绝佳题材;受到了媒体的报道,产生了这个高关注和光环。但是这同样是一个陷阱,代表着赌徒心理和浮躁。 现在为什么这么焦虑呢?很多想颠覆传统行业的人,觉得我们代表了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我们要去流程改造,要去抢。包括黄太吉,要去抢餐饮,特别看它还是比较狂妄的,不提口味,我就是看我的口碑,我的品牌,但是它现在关闭了一半的店。 前阿里巴巴的刘津,写了一篇文章我非常认同《产品人的职业发展:在迷茫时代做个明白人》,其中提到七个趋势,我都很认同: 第一,从产品到服务; 第二,从线上到线下; 第三, 从网站型到垂直型服务,网站型是什么,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流量源头,大众型的产品; 第四,从ToC到ToB; 第五,从”看数据“到”用数据“; 第六,从广告引流到IP引流; 第七,从标准到个性。 我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经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