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过去相比,中国企业的高管们获得的“出镜”机会越来越多了,他们常常会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我自己就参加过不少经理们组织的座谈会,主题一般都是“如何走向成功”之类。不过说实话,就内容而言,他们的演讲大部分都是流于表面的泛泛之论,或者干脆就是些冠冕堂皇的陈词滥调;真正有深度的见解或者让人信服的观点实在是凤毛麟角。 我相信企业传播和品牌营销之所以会在中国处于尴尬的境地,其中必然包含一些文化上或组织上的原因。为了找到这些原因,我先后拜访了在中国的9位专家,他们当中有企业公关人士,有品牌营销行家,当然也包括知名商业记者。他们的姓名我自然不会透露,但他们的真知灼见我都已一一记录。以下内容即是我在整理了他们的观点后,所得出的几大要点。 不同发展阶段:策略合伙人 vs “垃圾清理者”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企业都不怎么重视自己的公关部门,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本来也没几家独立媒体。”这句话出自一位公关专家之口,他就职于一家大型跨国公司。 “在中国,公关部门不属于企业的重要部门,企业的发展历程跟公关部门也没什么太大关系。其实不只是公关部,市场营销、品牌推广这些部门都不会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之中。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世界很多其他地方,这些部门都对企业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一名公关专家补充道:“企业公关对于中国许多CEO而言根本没什么意义。很少有人能理解公关的意义和价值。” “甚至连‘企业的经营要对公众负责’这样的基本理念,在很多企业看来都是全新的概念,”第三位专家继续补充。 于是在这样的认知状态中,企业公关地位低微。这一部门在中国的公司中所扮演的不过是“垃圾清理者”的角色,而他们本应是企业的战略决策合伙人。 “公关机构不算顾问,我们不过是每天干着大量重活的被动执行者。要知道,在美国,我们可是企业的座上宾,客户们没有不尊重我们的,因为我们是专家。可是在中国,开奖,很多客户甚至连平等交流这样的基本原则都不认同。”一位曾在中美两国都有过工作经历的公关顾问如此抱怨。 “不过其实西方国家的企业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企业公关的价值和品牌营销的意义,相比之下,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速度已算是很快了。” 大众人群 vs 小众部落 一位供职于知名互联网商业媒体的资深编辑注意到,“大部分企业在开展产品营销的时候并没打算培育所谓‘死忠粉’”。 “即使真的有一群密切关注公司发展的用户,公司也不太在意他们的看法。原因是,这些愿意关心企业动态的人往往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有着较高收入、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群,而他们一般都聚集在一线城市。” “这就意味着,‘死忠粉’们在和全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只是人数极少的一群人。因此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这些人并不是他们开展营销工作的主要目标人群。” “但绝大多数企业梦寐以求的效果是:当人们想用某个产品的时候,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品牌就是这家企业。而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他们的营销策略自然是‘地毯式’的‘全面轰炸’,换句话说,他们需要竭尽全力让全中国最多的人知晓他们的品牌。” 但这种理念与当下许多西方国家企业的品牌营销策略大相径庭,因为他们所接受的不是中式的营销理念,而是赛斯·戈丁的学说。 作为一位作家和市场营销专家,戈丁的代表作是《部落》。戈丁认为,与其和每个人都建立浅层的社会关系,还不如和一小部分人建立深层关系,然后再努力经营这个组织,使其慢慢壮大。 “事实是,努力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的结果就是和所有人都不熟。”这是戈丁的名言。 戈丁把他所谓的“一小部分人”称之为“部落”。“部落”有其独特的、仅被“部落成员”自身所认可和信奉的价值理念,而这套价值理念当然具有排他性。因此,一旦你选择建立“部落”,就势必要和“部落外的人”划清界限。 显然,这样做十分大胆。不过戈丁认为,经营“部落”所带来的收益要远比因疏远“部落外的人”所造成的损失要多得多。 快速回应,激烈骂战——来自互联网时代的“独特诱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