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本文作者Elliott Zaagman(艾略特·扎格曼) 是一名培训师、组织变革管理咨询师, 专注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他所采用的全方位四维讨论模型,可以从内到外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帮助公司尽快迈出通往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您可以通过Linkedln或个人微信号:ezaagman 与他联络,或关注他的新浪微博@Ell小查。 经作者授权,本文中文版首发虎嗅,由虎嗅编译,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务必注明该条虎嗅注全文。 不久前,我和一位90后女记者共进午餐,席间她对我说,“我在新闻系上学时认识的大部分同学现在都在企业的公关部门工作,因为那里的薪酬相对媒体来说更为丰厚。” “但其实他们的工作也不外乎就是拿着公司的钱帮着公司撒谎而已。”这位记者随后补充道。 她的观点并不鲜见。在我的社交圈中,包括公关人士、品牌营销人员以及新闻媒体中的很多朋友都对企业传播领域报以冷嘲热讽的态度。我记得我的一个朋友,一位中国科技企业的公关专家曾对我说,公关这个职业“就像是黑帮的小混混帮大佬们清理犯罪现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企业公关和对外沟通部门正在迎来又一次的“行业复兴”。在过去10-15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许多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在用各种公关手段来帮助他们和客户、和粉丝建立起紧密而亲切的关系。 我的Instagram的feed流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公众人物。于是,每当我刷新自己的ins时,我都会觉得,j2直播,我和我最喜爱的名人、运动员,政治家以及商业领袖之间毫无距离。我知道他们在忙什么,他们在想什么,这让我感觉十分亲切。 我同样也会花不少时间去听播客以及一些可下载的音频。这些音频一般时长在30至90分钟之间。话题覆盖面很广,有历史故事也有新鲜资讯。 我最喜欢的音频是WTF with Marc Maron, You Made It Weird with Pete Holmes和The Bill Simmons Podcast。这两个播客里常常会邀请名人、体育明星、商业领袖来参与讨论,时长大约是在45-90分钟左右。 尤其是在Moron and Holmes中,嘉宾们常常会向听众坦陈自己曾面对过的诸多挑战,讲述自己如何改正缺陷、重获安全感的心路历程。讨论中,嘉宾们常常天马行空,他们有些时候甚至会聊到“灵性”、“来生”等问题。 参加节目的嘉宾有好多都是大人物,比如前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参议员艾尔·弗兰肯、橄榄球超级明星阿隆·罗杰斯,甚至是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而在另一档播客中,我最近常听的是Facebook的COO 雪莉·桑德伯格的故事。在一小时的节目中,她诚恳地向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何面对丈夫的突然离世的,他是如何在亲人的逝去中慢慢学会坚强的。 (她最近刚刚和沃顿商学院的亚当·格兰特教授合著了一本有关上述话题的书) 据我观察,很多中国企业在面对公关危机的时候大抵都会采用两种方式来应对:要么就是干脆利落的否认,要么就是把事件定义为某些“图谋不轨的人”针对己方的蓄意中伤。甚至当所有不利证据都在指向自己的企业时,公司负责人仍然敢于矢口否认。 当然,这种现象也并非中国特色,在西方国家,同样也有不少企业惯用此法。只需到百度或者谷歌上搜一下“另一个事实”,你就会有不少发现。 不过我还是要指出,这种情形在西方国家虽然存在,但并不常见。大多数时候,精明的品牌营销者会借助争议带给企业的关注度,尽力向受众展示自己的积极姿态;而到最后,他们不仅消除了争议所带给企业的负面影响,还让品牌的正面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最近,美团点评的事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个食品供应巨头由于在自己的APP上推出了清真食品餐盒而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非清真用户感觉自己受到了歧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向美团表达自己的愤怒。 在这种情况下,美团当然要作出回应,不过他们的回应却完全偏离了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所该有的态度。 在官方的声明中,他们宣称,这些特殊的餐盒仅仅是当地一些代理商所为,实非母公司本意;而CEO王兴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责“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正在故意给美团找麻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做出激烈回应的同时,美团的这版“特殊的APP”已经悄然下线。 这让我非常不解。美团为什么不借此机会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呢?如果他们想保留“清真频道”,他们为什么不这样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