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话题,James Vlahos 在美国著名科技媒体 WIRED 上发表了长篇抒情叙事类文章。文中,Vlahos 讲述了他如何记录下父亲的言语,为何产生了制造一个「父亲对话机器人」的想法,开奖,如何得到了亲友的支持,又如何在父亲逝去后以此聊慰哀思。笔者对该文章前两部分进行了翻译,有兴趣的看官可在文末观看。 Vlahos 通过对话机器人团队 Pullstring 所提供的平台研制了这款机器人,并将其父亲 9 万余字的「个人传记」导入,以建立基本的语料库。除此之外,Dadbot 的「说话」方式也由 Vlahos 本人亲自操刀打磨,刻意模仿他父亲的语言习惯和特征。由于条件限制,Dadbot 主要以文字形式同使用者进行交流,并没有其父亲的真人语音。 这个程序拥有一个「对话功能中心」,会寻找使用者所输入的关键词(如:希腊、大学、事业等)来确定回答的信息。Vlahos 还在程序中建立了「教程」模式,用以指导第一次使用 Dadbot 的用户。 数字化永生:延存客观世界中的你 数字化永生是当今的热议话题,然而其道德价值和有效性却饱受欧美争议。我们可以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权威文章宣称数字化永生可以令被化身者本人的意识得以延续。 当我们的记忆和人格移入数据库后,我们真正的自我意识或许并不会随之转移。而在数字化永生过程诞生的有「假定」思考能力、自我意识的化身,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身意识。这种化身就像是你本人的「数字化克隆体」,它或许会产生和你同样的想法,会和你说同样的话,拥有同你一样的记忆,但控制它行为的并不是你。 换言之:以数字化永生留存下来的并不是真正的你自己,而是别人心中的你。你自己的世界已经不再,然而你将会继续存在于别人的世界里。
在他们的世界里,你还会像以往一样或安静内敛、或谈吐不凡、或心浮气躁、或小心敏感,你存在于他们的世界里,继续着他们的故事,说这是执念也好,幻象也罢,无论如何,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其实或许早已终止。 因此,这所谓的数字化永生,也仅仅是使我们能够在「客观世界」无限地延存下去而已,我们的主观意识还是会随着我们的肉身消亡而消失。现在,数字化永生的构想还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声音、图像、甚至是触感等多个维度终将融入我们的「化身」当中,它们将在他人的眼中更加趋近真实的我们。 然而这又带给了我们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假如有朝一日,人类真的令这样的「数字化永生」成为现实,它是否又会成为其他社会心理问题的诱因呢?因为我们知道,人类有一项极为宝贵的能力,那就是遗忘。 亲友的溘然长逝固然令我们痛心疾首,然而,如果我们没有选择让时间抚平一切,而是以「数字化永生」将他们挽留,我们是否还会保持理性、分清幻境与现实?当我们和已经故去的「眼前人」聊得火热之时,又是否会加剧我们的哀思? 又或许,未来真的是一个我们目前还无法想象的世界,虚幻与现实交织,让强行区分真实虚妄都变得意义不大?甚至,在我们实现「数字化永生」之前,我们会不会已经可以实现谷歌未来学家 Ray Kurzweil 所说的「DNA 改造」,从而达到了生物性质上的永生?又或许,永生真的只是我们美好、但却无法触及的一个梦吧。 一切的一切,只有未来才会告诉我们。 以下是笔者对文章前两部分的翻译: 录音的开场白是我说的——「好了,」我讲道。虽然表现得谈笑风生,但嗓音中隐隐透出的迟滞还是出卖了我——这一刻,我很不安。 然后,略带庄严地,我一字一顿地读出了我父亲的名字:「John James Vlahos」。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