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就像电脑那样,如果你需要某一方面的功能,只需装一个对应的心智程序。
一、 所有人都知道,遇到打不开的文件格式,要安装新的应用程序来打开。如果你有个朋友,他每次遇到打不开的文件时,却自己编写个新的应用程序来用。你一定会对他的行为感到很奇怪。 对于使用一个新电脑/手机的人来说,很自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安装一堆应用软件来增强电脑/手机的功能。但很少有人在做一件新的事之前,先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一些新的心智程序来增强大脑的功能——在人类中,极少有人有这样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折射出一个人行为背后的“认知观”——我们模仿世界观、人生观而造的词,用来描述人是如何理解自己认识世界、认知本质的过程。 这种新的认知观认为,人脑就像一台心智的计算机。有多少功能,取决于你安装量多少种心智程序。如果你缺乏某种功能(技能),安装一个心智程序就是了(学习)。当然,你如果安装了错误的,甚至是带毒的心智程序(比如邪教),会严重影响你的心智功能。大部分心智程序都不需要你自行开发,直接下载安装就行了。 Elon Musk就是秉持这样“心智计算机”认知观的一个人,他认为,学习就像是“把数据和算法下载进大脑”的过程。既然如此,就要追求较快的下载速度。他极度推崇自学,认为相比于自学,在教室里听课是“龟速的下载速度”。为了创办SpaceX,他从朋友那里借了全套的大学里的火箭和推进教科书开始自学。 后来,有人问他是如何学会造火箭,他回答都是从书上学的。就这样,一个靠看书学会造火箭的人在短短十几年内就改变了航天行业。2017年上半年全世界火箭发射 42次, Spacex 射了 10次,占了将近四分之一。如果SpaceX是个独立的国家,它很快会超越美国、中国,成为世界上每年火箭发射数量最多的国家。由是观之,心智计算机的认知观威力有多么强大。 二、 我们这个系列的文章,讨论的是“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前几篇文章讨论了什么是“本质”和什么是“看”,接下来要讨论“如何”了。但是,秉承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我们跳出现象层面的讨论,而先研究更底层的框架。也就是说,我们不在本篇中讨论具体的方法论,也即具体的“如何”(有些读者已经失去耐心,愤怒了^_^),而先讨论我们的认知观。 和“心智计算机”认知观相对的是传统的“顿悟”认知观。像达摩面壁、王阳明格竹致知、瓦特盯着烧水壶发明蒸汽机等故事,都意味深长地折射出这种传统的认知观。
这种模型过于简陋,没有解释信息是如何输入大脑,以及在大脑中是如何被处理的。在这种认知观中,信息的输入和过程被省略了。在反映这种认知观的诸多神秘故事中,人可以不输入任何信息,或者输入很少的信息,就可以突然顿悟。 不输入信息的极端故事,就是达摩面壁。达摩在洞中坐禅九年,为了隔绝信息输入,整日面对石壁,而一朝突然顿悟。王阳明格竹致知,则是输入很少信息的反面例子。受朱熹格物致知理论的影响,他认为要认识世界就是认真观察。因此他观察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结果什么顿悟都没得到还病倒了,从此他不再相信朱熹的理论。看过上一篇文章的读者知道,观察,重要的不是观察力,而是观察器。因此,格竹致知只能是徒劳无功就毫不奇怪了。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被载入教科书的瓦特故事。教科书让我们都相信,瓦特是在观察奶奶家里烧水壶的壶盖运动,灵机一动产生了发明蒸汽机的想法。而事实上在瓦特之前,蒸汽机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人类利用蒸汽做功的记载,更是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瓦特时代的蒸汽机已经足够复杂和成熟。瓦特不是从无到有发明了蒸汽机,而是站在数十位被湮没在历史中的发明家们的肩膀上,对蒸汽机做了重大的改进。瓦特的改进,不是闭门造车,突然顿悟。而是“输入”了大量前人的智慧和那个时代最新的物理学和机械知识,在此基础上,才做出了重大改进。 三、 “心智计算机”认知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