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还有点情怀 2014留在杜若洋印象里最深的是一种巨大的兴奋感。 那年5月,atv,罗振宇与前合伙人申音正式分家,偕「罗辑思维」项目出走,重组团队注册公司。杜若洋记得,那段时间资金紧张,一度靠老板自己垫钱维持。 彼时作为品牌而不是节目的罗辑思维,刚完成两期会员招募,正密集地进行社群经济探索。 社群经济是一种运营,即把喜欢罗辑思维的用户聚集起来,和他们尝试各种互动。杜若洋和这家公司很多员工一样,来自传统媒体,认为最重要的事是「好好做内容」,当时作为一个内容团队,罗辑思维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他认为应该先「让小朋友们抓紧读书」,「找到更多的好故事、好料支持节目」,补足短板。 但罗振宇不这么认为,在罗辑思维合伙人里还有申音和吴声时,这三个人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团队开会,「给我们开会,和团队开会,逼着必须做,讲运营的重要性,必须做。」杜若洋记得。 6月17日,「事先不告诉你是什么」的图书包,一个半小时售出8000套;7月18日,众筹制作、「找人代付」的「真爱月饼」正式上线,共计售出4万多盒,近300万人参与其中;10月8日,柳传志在罗辑思维发布语音,征集「柳桃」营销方案,雕爷、王珂、王中磊等5人回应,在罗辑思维平台上线一天,10000盒柳桃售罄。 「做一个事儿爆一个事儿,做一个事儿爆一个事儿,那个感觉太爽了!」现在想起,杜若洋仍两眼放光。一波波巨浪的操盘手,是刚搬进新办公室里的二十来人。他们所属的罗辑思维公司,有微信用户285万,市场估值已达数亿元。 事后,杜若洋和罗振宇复盘,认为他们遇到的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确实机会太好了,赶上风口了,第一最大的风口是那个微信的风口,就是微信刚起来,然后刚有公众号。」但很难说是罗振宇预料到了风口,逼大家做运营或许是他一贯的死磕风格和危机意识,事实上,放在一年半以前,罗振宇对这件事的预期都低得可怕。 「当时可不自信呢。」杜若洋回忆,「最开始的时候,罗老师想做一个自媒体,安安静静的,就没想到做那么大。」他记得,开《罗辑思维》策划会,罗振宇跟他们说,咱们做5年能追上人家《冬吴相对论》,咱哥儿几个小日子过得就不错,主要这是咱们爱好,做个有意义的事儿。 《冬吴相对论》由原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和《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共同主持,是彼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受欢迎的财经脱口秀节目。视频网站上,单期节目点击量通常在一两万次左右,多的也不过四五万次。而现在,《罗辑思维》的第一期节目在优酷平台上的播放量就达870多万次。 除了微信,还有一个风口就是:2012年,优酷土豆合并,中国最大的强势视频播放平台出现,并鼓励专业生产内容,「那会儿《罗辑思维》做一期节目,在首页能挂三四天。」 「这两个叠加效应真的非常之大。后台涌入的用户就像潮水一样,『哗哗』地往里涌,觉得这世界都不太真实,太快了。」如今想起,杜若洋难掩兴奋。 但刚起步时,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带着5万元钱买来的设备,罗振宇、杜若洋和一个摄影师在中关村普天大厦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录制第一期节目。 一整天才录好,出来时天下着又细又密的小雪,罗振宇在路边说了一句话:「老杜,这个事业是一个读书人该干一辈子的事业。」杜若洋感动至今:「我觉得特别有情怀……就是他真的是爱这个事儿。」 但像很多被他忘我肯定后又不屑地否定的事一样,在5年后,6月19日,记者在满是隔音层的办公室见到了罗振宇,提及此事,他满不在乎地笑: 「你才有情怀,我没有情怀,我是只会干这个,我要会造楼,我早就当房地产商去了。」见面安排在上午10点,罗振宇已经对着手机录好了第二天要推送的60秒语音。杜若洋说,当年罗振宇没跟任何人商量就决定了60秒的设定。 那时,微博大号纷纷向微信公众号转移,「他们认为把这个微博的玩法挪过来在微信里还能做大号」,但罗振宇判断,微信本质上是一种贴身陪伴,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格。 「罗老师说,《罗辑思维》做的第一个产品是一款叫做『罗胖』的漂浮在空中的虚拟人格。」罗振宇当年的很多话,杜若洋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为塑造「罗胖」人格,罗振宇亲自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每一条留言,家庭纠纷、成长困惑、职场困惑,一答答老长。 有人问他,我上大学,和女朋友闹分手,我不想跟她分,我很痛苦怎么办?罗胖说很简单啊,你在上大学期间,你有女朋友,这本质上是一种廉价资源,你舍不得放弃。 有人调戏他,你是罗胖吗?他就和人做游戏打赌,验明正身后让对方打开窗子对外喊「我是猪」。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