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了一些东西之后,我记得哈佛校报“Harvard Crimson”这样说过:“如果学生会要花2年时间才能建一个线上Facebook,怎么能有人在几天内开发出来?”我却认为:“不是这样的,我可以将东西拼起来,这样就有了一个工具,大家通过工具可以知道学校里所有学生发生了什么,只需要短短几周时间我们就可以将这些组合起来。”最开始时就是这样想的。我希望工具能够走出哈佛,将社区整合起来,让大家对周围的事情有一个共识,我想自己使用,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于是我在哈佛开发了工具,由此开始扩张。 霍夫曼:马克没有发明“社交网络”概念,当时市场上已经有竞争对手,比如MySpace、Friendster。马克并不认为自己的产品与它们是一样的。现在想来有点难以相信,当时马克认为Facebook和Zucknet差不多,他只是以学生的身份开发一个学生项目…… 霍夫曼:你开发了第一版Facebook。很明显,你当时没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交平台。”最初搭建Facebook你是怎样想的? 扎克伯格:我的确认为会有人开发一个全球性的社交平台,只是由我们开发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我们创造,也可能不是。”我连这样的想法也没有。当时我根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很显然,全球性社区平台也不会由我们开发。有许多企业进入了,他们知道如何开发类似的平台,我们甚至都不是一家公司。我认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会有人开发一些真正的东西,我只想修完计算机课程。当我们真正动手并不断开发时才意识到,哈,它可以变成真正的大产品,它可以扩张,成长。 霍夫曼:我多次听到人们这样说:“没有想到会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听到。成功以有趣的方式悄悄向企业家走来。他们全身心投入,深入理解,为少量用户服务。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亲密的联系让产品从小众走向大众。正因如此,我才鼓励企业家早早推出产品。发布、观察、反应,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关注速度,不混乱,不只如此,还要让Facebook小团队与增长的用户数保持一致,完美的一致。用户一般都走在前面,但并非时时如此。有时马克必须打破惯例,给用户一些周旋的时间。 为什么?因为你必须搞清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用户说什么,做什么,二者有距离,当他向新学园推广社交网络时这种距离感更明显,马克从中学到了经验。 主题五:向其它学校扩张 扎克伯格:网络活跃起来,变得很有趣。我们介绍网络在哈佛是怎样创办的,然后我们在耶鲁推出,此时哈佛的所有人都说:“噢,来吧。至于他们还是算了吧?”每走一步都会发生这样的事。从耶鲁出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耶鲁的人会说:“真的吗?让这些家伙加入?”到了印第安那大学,网络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推出,印第安那大学的人却说:“来吧。”活跃的人们预计会出现变化,但是很快大家就接受了,我们对此见怪不怪。 霍夫曼:马克从这里学到了经验:学会倾听。每一所大学都说,他们不想要其它学校加入,然而当每一家新大学加入之后,网络变得更强大,人们更喜欢网络。这是一个好例子,说明企业家既需要倾听用户的声音,又要选择性忽视一些声音。自己的口味如何,自己的兴趣如何,人并不能准确知道。 例如,Facebook的基本原则是这样的:其它人会上传一些与有你关的照片,会给照片贴标签,当其它人给照片贴标签时,你的朋友会观看,可能比你先看到。你想用这样的产品吗,是还是不是?大多人会说:“我不想用这样的产品。不,不,不。我不想要这样的产品。”虽然每个人对产品很满意。自己对新事物的反应是怎样的?人的预测能力往往很弱。 用户到底想从Facebook获得什么?马克自己也成了精明的预报员,他并不认为自己在打造一项业务。大学二年级快要结束时,也就是2004年,他与联合创始人离开学校去过暑假。 霍夫曼:为什么会进入硅谷? 扎克伯格:我并没有想过要离开学校。作为新生在哈佛呆了一年,然后度过了大学一年级与二年级之间的暑假,就在大二时我创办了Facebook。Dustin是我的联合创始人,当时我想离开剑桥去过暑假,我们就想:“应该去哪里继续拓展Facebook呢?”我们觉得:“还是去硅谷吧,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诞生了许多企业。”我还记得,当时我们曾谈论一个问题:终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创办自己的企业,Facebook就是这样创办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