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绝大部分人的风格,定会选择当下资源获取能力最强或生存能力最强那个物种进行投资。因为与已经把自己的身体进化到了足以完美,以便更好适应环境的狮子、鬣狗和啄木鸟相比,人类更像是边缘物种。他们当前竞争力最差,随时可能因为生活能源不能有效获得,而面临物种灭绝的风险,所以投资它们很可能意味着一无所获。 如果仅仅是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拒绝投资智人,确实是个好选择,因为四肢的弱点,他们要花更多时间寻找食物,其次是肌肉退化猥琐。这就像是政府把国防预算转拨给了教育,缩减了军事开支,人类也把手臂二头肌所需的能量拨给了大脑里的神经元。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种进化机制,造就了现在人类的竞争优势,但回到那个时间点,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策略。 虽然难以下定论,但这种直接否定的决策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可能性。 事实也证明最终征服地球的,恰恰是这帮当初的边缘物种。 如果真如我们假想的一样,自然的大手在选择时,只投资处于生物链顶端,及进化先进的物种,而不去投资、不给于人类发展的空间,甚至选择淘汰人类这个物种,那么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人类不仅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高度发达的状态,甚至可能早就灭绝了。 物种当前所处的生物链地位以及进化的先进程度,从而不去投资,不给予人类发展的空间,自然选择淘汰这个物种,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人类不仅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高度发达的状态,甚至可能早就灭绝了。 那么既然规避型人格是大多数人类的本能,而它又不利于创新创造,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冲破本能的束缚、重塑人格呢? 当然可以,但首先要认识到这种人格的成因。 (1)高估风险的易遭受性和严重性 举日常行为的几个例子: 买最适合自己服饰,可能不符合大众审美,被周围的人嘲笑,转而选择被大多数人认可的风格; 虽然看起来这种策略短期内规避了被看作异类的风险,却忽略了穿衣打扮的终极目的,逐渐失去了建立自己风格,从而体现个性带来的收益; 中午去一家距离公司很远但口味独特的餐厅吃饭,可能会赶不上下午的会议,转而选择距离近,但口味一般的餐馆; 综合计算,即使距离相对较远,但因此造成会议迟到的几率不足10%,即使偶然迟到几分钟,会议可能会因为其他人也迟到了而延迟几分钟,你也不会错过最重要的主题。但你会因为为了规避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而放弃了就餐的本来意义——追求让自己的味蕾得到更满足。 贷款买车可能会增加自己未来一年的财政负担,最终放弃购买; 短期来看,但因为不能还上贷款而破产或让自己生活陷入窘迫的几率不足1%,而提前买车带来的收益是,缩短了上下班消耗在路上的时间,atv直播,你可能因此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带来了收入上的增长,从而降低了这部分支出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 读一本逻辑性很强的书,非常消耗精力和时间,并且不会带来直接收益,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 短期内,这样一类知识,确实无法带来技能的提升,但却能让你提高判断能力和理解事物变迁的底层逻辑,从而让你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建立差异化优势; 人的旧脑里有两个微小的、杏仁状的神经组织,叫“杏仁体”,作为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杏仁体”的一项重要功能,不是助人思考,而是让人保持活跃。 它是人类早期预警系统的一部分,它不断扫描危险事物,一旦你遭到威胁,就向你的身体发出警告。DNA告诉你此刻遇到大麻烦了。当感觉到有几百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你时,经过几百万年进化之后的哺乳类动物的大脑,确切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你将成为一顿盘中餐。 人类即便进化到现在的这种地步,生存的危险对大部分人早已构不成威胁,但这种预警机制却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所以,大多数意识到的风险,并不是理性分析的结果,而是被古老的预警机制左右的结果。 与其为了规避发生几率很小、严重性也没那么高的风险,不如从一开始,就去分辨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从而追逐更好的选项,为自己带来更多可能性。 (2)用当前标准评判未来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当前的标准,评价未来。 而在无法知道未来标准,或超出自己理解范围过多时,就会采用单一的标准评判所有事物。 就像前面提到的石器时代,当时的自然标准是,运动能力更强的哺乳动物获得更多食物,竞争更有优势; 而后来我们知道,决定谁会主宰地球的标准是,谁能大面积的使用并创造工具,谁能大幅提高种群生产的效率,而不是肌肉的强健程度。 除此之外,另一种评判标准的偏差,源于新事物改变的目标物过小,以致被众人忽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