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姬十三的“硬通货”设想之前,先看看他做的分答。不论如何,我们要承认,分答在知识变现、知识共享的探索上做出了非同凡响的贡献。 分答的玩法不复杂:用户在分答上介绍自己擅长的领域,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1元到500元之间,其他用户感兴趣就可以付费向其提问,回答必须是语音,时间限制在60秒内。而如果有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感兴趣,可以付费1元选择“偷听”,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也就是说提问者也可以赚钱。 时至今日,分答最新公布的仍是“上线42天”那个奇迹般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27日,分答拥有了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元,复购率达到43%。在6月底,分答每日付款笔数超过19万次。 在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后,分答遭遇了尴尬的“退烧期”,许多当初抱着玩玩看心理的用户在体验过后便选择了离开,分答并未能找到有效的方式提升用户粘度与产品依赖度。 然而仅仅3个月后,分答就出现了“假死”的状况:App上的内容全部消失,分答答主亦无法继续正常使用,分答的渠道平台也出现了相似问题。令业内人士产生了很多猜疑,有评论称,这并非App自身的原因,更可能是分答遭遇了重大的挑战。 2016年8月10日开始,分答突然暂停服务,而这一停就长达47天,直接导致大量用户选择出走,根据易观千帆数据库统计显示,2016年12月,分答月活用户的数量仅为19.8万人。 分答遇冷,跟前期过度使用网红的运营策略不可持续有关。王思聪仅仅花费不到一个小时回答问题,便在分答上净赚23万,重量级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普通人一开始也很容易被这种轻支付、有社交属性的新产品吸引,也因此分答短时间获得大量用户。但新鲜感过后,人们很快找不到继续使用它的理由了。 当然,一开始依靠名人带流量,是很容易理解的运营手段,分答自己肯定也希望建立起持续性的内容生产和社区活跃机制,但光去教育用户学会“提好问题”是不够的。 分答“上线42天”的神奇数据让人难忘 却再也没能超越 连“罗辑思维”都并入“得到”了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与分答从产品创新切入知识付费市场相反,罗辑思维是一个典型的内容生产和运营方。 创建了现象级的内容品牌“罗辑思维”后,中国著名说书人“罗胖”开始谋划付费产品,于2015年12月上线了“得到”app,在初步的推广获得成功以后,他在得到上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整个“罗辑思维”的运营重心开始从视频领域向app转移。 今年三月份,罗振宇宣布他的核心产品“罗辑思维”以后只在“得到”上播出,放弃了业内傲视群雄的数据存量,开始做平台内容独占。 这一举动好比物种大迁徙,又像是哥伦布探索新大路,互联网时代平台的变换不知要损失多少活跃用户,“变可能会死,不变肯定会死”,但罗振宇还是坚持了下来,上线一年多时间里,“得到”培养出一大批忠实用户,也拿出了一份漂亮的市场答卷。 今年3月8日,罗胖宣布,“得到”总用户558.48万,日均活跃用户45.45万,专栏周打开率63.1%,专栏日打开率29.3%。 这些数字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以售价199元/年的专栏中被订阅最多的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为例,其订阅数从2月底的12.6048万份,涨到了目前(7月1日)的16.4651万份。 与此同时,除了稳步增设新的199元/年的专栏(目前已增加到25个),得到还大量引入了其它文字和音频付费内容,品类开始丰富和多样化。 “罗辑思维”、“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 “得到”的成功,有三点不得不提。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