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情况不是没被原作者和制片厂注意到,“在网络构筑的世界里,粉丝们的创作很容易就可以被全世界看到,不只是其他消费者,还有作者和制片本人。” 哈迷的幸运之处在于,他们的作者并不是第二个安妮·赖斯,后者创作了《吸血鬼编年史》系列,公开声称自己完全反对任何同人。然而罗琳连同她的出版方和电影制片,都没有打击粉圈的热情或试图扼杀同人创作,他们将网络同人看做了热情粉丝投身魔法世界的一种方式,况且它还帮系列维持了热度。罗琳给予了同人认可,只要创作者们不以此牟利,或是在文中包含色情内容。 华纳也相当大方。名为 Heidi Tandy 的粉丝在 2002 年成立了 FictionAlley 这个哈利·波特同人站,并在某天收到了华纳的邮件,华纳提出在要自己的官网页面为 FictionAlley 留地,这样 Randy 就可以售卖自己的商品了。Randy 后来得知,制片厂代表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了关于波特狂热的文章,觉得与其关闭一个网站,不如自己投身行动。“哈利波特粉圈已经改变了一切,” Tandy 在《同人:为什么同人文正在统治全世界》一书中写道。 随着电影逐部上映、小说接近尾声、角色们逐渐增多并成人(这意味着“配对”可以更加大胆)、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因特网,本就庞大的粉丝基数上又源源不断地添着新人,这让同人圈得以蓬勃发展,塑形着新时代的粉圈和网络文化。如今在老牌同人站点 fanfiction.net 上,哈利·波特的同人多达 76 万,远超排名第二的火影忍者(44 万)。而在新兴的同人站 AO3 上,它也只是以 14 万的数量名列当红的漫威电影宇宙(17 万)之后。 哈利·波特粉圈为后来所有的网络粉圈提供了一个可以追随的路线。学者们围绕这一现象出品了不计其数的报告与研究。它显然不是最古早的,也不一定是最有水平的,但却是最好观察、最容易学习、甚至是最成功的一个。在它之后,每一部电视剧、动画、电影,都依样学样地发展了自己的线上基地,其中的很多都围绕同人建立起了对原作情节的探讨。 华纳兄弟,把魔法世界变得无处不在 以我并不拙劣的观点来看,语言拥有不竭魔力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哈利·波特》大概是 21 世纪以来最成功的改编案例。从 7 本小说,再到 8 部电影,一部舞台剧,一个前传系列,热卖的玩具和主题乐园、旅游景点,它为日后所有的 IP 改编立下了榜样。CNBC 的统计表明,如果算上票房和图书销售额各自的 70 多亿、DVD 销售的 20 多亿和玩具领域的 73 亿,哈利·波特系列的价值已经超过了 250 亿美元。 这还没算上更多的周边收入,比如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伦敦的哈利·波特华纳片场游等。就像《魔戒》让旅游业成了新西兰第二大经济支柱一样,男巫帮英国拉拢了大批游客,甚至有人说,没在国王十字街来一张照片,就不算去过伦敦。 强大的衍生开发能力让哈利·波特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受众。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文理学院瓦贝希学院的访问教授 Tammy Turner-Vorbeck 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哈利·波特系列真的值得如此庞大的受众,那么对于它的支持自然会从读者中产生,而不需要用大众媒介的营销来推动。” 学界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持有类似的观点。在当代消费主义气氛的影响下下,儿童和童年成为了商品化的首要目标,媒体巨头利用他们的传播渠道,将商品广告渗透进了每一篇报道和每一段影像。与哈利·波特的受欢迎程度呈正比的,是铺天盖地的相关产品营销。没人希望这样的时期会中断。 摄于《被诅咒的孩子》舞台剧首演 这就是为什么华纳最终建议罗琳在涉足推理小说后重返魔法世界的原因。任何一个粉圈的长久,需要的都不只是同人创作,那些经久不衰的系列,永远有巨头或者创作者本人出手将其延续。这个系列还急需吸纳新人粉丝。20 年前最流行的东西,在 00 后看来大概有点“过时”。和流畅爽快的青少年小说比,哈利·波特确实显得篇长“坑深”。 但这并非标志着坏消息。在它之前,有另外两个系列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星际迷航》出产了聚焦不同角色、画风迥异、跨越 40 年的几百集电视剧和电影重启;《星球大战》一直生产着小说和游戏,并陆续开发了前传和后续。二者都是《哈利·波特》可以追随的路线,他们都拥有足够广阔丰富的世界观,衍生故事的产出并不困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