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集团有更好的成长资源,”开巴的创始人之一黄蔚对《好奇心日报》说。在被百威收购后半年,开巴从一个自己不生产酒的啤酒屋终于变成了一个“精酿品牌”,5 月它一口气推出了四款“开巴”品牌瓶装啤酒,直播,进入了电商渠道。 “各大国际精酿品牌摩拳擦掌意欲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国内市场上的各个品牌纷纷寻找靠山来提高自己的市场覆盖率让我们最终下定决心:现在,而不是等以后,与一家啤酒巨头联手。” 拳击猫的创始人之一曾健屏(Lee Tseng)说。他同样提到了“成长资源”——批发销售系统和冷链物流。 开巴(图片来源:开巴微博) 开巴新的瓶啤(图片来源:开巴微博) 开巴(图片来源:开巴微博) 百威英博的规模和财力正是让中国的精酿啤酒商所忌惮的。小型精酿品牌跟百威“玩不起”。跟美国比,中国的政策向大厂倾斜更多,比如说生产玻璃瓶装啤酒的生产线需要达到每小时 1.8 万瓶的量。尽管一定程度上,这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 “没有一个中国精酿达到这样大的生产量”,北京牛啤堂的创始人金鑫(小辫儿)说。一些精酿品牌找了代工厂生产瓶装啤酒,另外一些精酿啤酒没有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不敢信任别人的工厂。这也是为什么熊猫精酿拿到新一轮投资之后第一个目标是自己建厂。 但让市场更加敏感的是,百威正在以控制酒吧的方式,抢占中国的精酿啤酒市场。黄蔚告诉《好奇心日报》,百威对于开巴(包括之后拳击猫)的收购是一个战略行为,即可以进入精酿市场,同时还能做零售,而零售是更重要的突破点。 金鑫告诉《好奇心日报》,百威英博曾找过他,提出把一款高端啤酒免费让他售卖(不收进货价),他谢绝了。 而根据《财富》杂志记者 Scott Cendrowski 的调查,atv,百威英博会要求经销商在代理任何其它高端啤酒之前告知并获得书面确认(百威在美国同样这么做过)。它在营销上也非常慷慨:可以免费帮餐厅或酒吧安装自己品牌的灯箱,赠送酒杯等各种周边产品就更不用说了。 百威使用这种手段打压竞争对手的消息不时会爆出,比如通过经销商出专场费买断零售商(一个餐馆只能出售百威的啤酒),在餐厅内偷偷安装量表在竞争对手的生啤龙头上进行监测等等。 大跃啤酒的创始人高泰山(Carl Setzer)认为百威进入精酿市场意在搅局,最终目的是扰乱消费者对精酿品牌和价值的认知。“百威旗下的 Bud Light (注:百威淡啤)才是他们最有价值的产品,收购来的精酿啤酒产品销量相比 Bud Light 的销量还占不到一个零头。”高泰山在回复《好奇心日报》的邮件中说道。 这也是 Chris Herron 的看法,他是美国精酿啤酒 Creature Comforts Brewery 的创始人。在价格更高的精酿面前,百威像是打折的廉价啤酒。为了保护它超过千亿的品牌资产——包括百威淡啤、百威啤酒、时代啤酒、科罗娜和福佳白,保持“高端”的定位,百威需要改变消费者的认知,而缩短和精酿的距离是百威采取的策略。 通过收购精酿品牌挤进市场之后,百威可以大批量采购影响原料价格。它推出了比大部分独立精酿啤酒价格便宜的“精酿”(目前来看鹅岛的入门级产品的确比许多国产精酿的最低价产品更加便宜)。这样其他酒厂不得不降价来应对。 按照 Chris Herron 的分析,百威既跟上了精酿啤酒的增长,又把竞争对手的价格拖低了,最终将有利于保护百威自己的品牌资产——因为和价格高、精酿啤酒有所联系,百威依然显得高端。 喜啤士刘俊杰则认为百威进来不是坏事。他觉得大厂的加入有利于拉低精酿啤酒平均价格,让更多的消费者“入门”。“目前的精酿产品价格虚高,因为精酿占有人群小,所以产量小,这样就导致成本高。”刘俊杰说国内现在精酿的价格是普通工业啤酒的 6~7 倍,不符合市场规律;而 2~3 倍是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差,美国市场就是这样的价格差。 一些国产精酿啤酒:悠航 香格里拉 熊猫 大跃 莱宝 但大部分精酿品牌都不希望百威挤进它们的社群。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