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跳出宏观层面上对此现象的解释,从“现在的消费者在想什么”这样一个具体问题入手,可能更能为迫切需要进行消费或体验升级的购物中心,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 Part 2 - “反购物中心”的胜利 - 招商思维到策展思维的转变 如果希望看到推动这种趋势的实实在在的商业项目, 问题又必须落回到“新的商业模式项目在哪”这一议题。 这就需要跳出传统建筑师的思维角度,不是简单地从空间或硬件的角度去谈论一个商业项目的好坏新旧,而更应该从商业地产实际项目操盘的角度来寻找合适的案例进行分析。 研究成功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如何在建筑之外看待品牌、商户、消费者以及营销模式,这也许更具价值。 Shaheen Sadeghi,一位根植于洛杉矶地区的传奇商业地产操盘者,一个以“AntiMall”(反购物中心)为口号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从他九十年初到现今身体力行践行这个口号开发的三个商业项目,可以清晰地看到“购物中心解体”时代,如何能一步步重新吸引年青一代消费者。 与传统购物中心的操盘人多出身房地产相关专业背景不同,Shaheen毕业于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并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90年代初Shaheen来到加州进入一家时尚运动品牌公司负责设计与营销。这样的工作经历使他具有一个时尚从业者对商品与消费的敏锐把握,又具备了一个公司操盘者所需要的商业经验。 在事业早期作为一名产品端的行销负责人时,他就意识到一种所谓 “文化转移”(Massive Cultural Shift):当时一些大型的连锁百货,如Buffums、Broadway纷纷破产倒闭。而传统购物中心,在曾经服务了整整一代年轻人后,在如何取悦新时代的消费族群上则迷失了方向。 Shaheen敏锐地捕捉到这种趋势,并创立了自己商业开发公司LAB Holding LLC。从此,在职业的划分上, Shaheen是一位典型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但在自我界定上,他则标榜性地称呼自己为“Curator of Cool”(酷潮策展人)。 而放在商业地产领域,这是一个非常超前且精到的用语。因为所谓的商业项目离不开组成这个商业项目的一个个具体商户。 商业操盘手的一大任务就在于招商,顺利地让商户填满商场并如期开业。如果不以“入驻商家”角度而是以“展品征集”的角度来看待商户,亦即不是做购物中心去找商家,而是做一个展示性项目去找展示品。 一个词语的置换背后,是目的性的根本转变:不是在做一个消费性的购物场所,而是在做一个文化性的策展并将其实现。 Shaheen进一步提到:“年轻的消费者们不再感兴趣于步入一个全空调环境的购物中心。他们不再想在百货中心游荡,坐几层扶梯穿过各种分门别类的商品区只为了寻找一件心仪的牛仔裤。如果你问一个社区的年轻人把你家附近的购物中心拆除改成一座公园会如何。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我不关心。” 传统商场的思路是,我这里提供了你需要的商品,为了获得它你必须穿过一堆你不需要的商品,进而产生你计划外购买的可能。 而在网络消费时代,这种小算盘瓦解了。一个网上点击购买的步骤,atv,就将这种繁琐的体验击溃。既然我需要的大部分东西都可以在网上取得,那我来你这里的理由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直接的问题大部分商场却无法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 Part 3 - “文化即通货”- 个体感受 > 数据因子 怎样重新赢得新时代的消费者?做文化。Shaheen给出的答案看似是老套的。他将文化属性对于商业购物中心的重要性提高到核心地位。“Culture is new currency”(文化即通货)是其喊出的响亮口号。 文化有非常多维的理解。 万达广场把立面做成青花瓷器,是一种文化;商场节庆主题元素的活动包装,亦可以被称为是一种文化;建筑文化、品牌文化更是不胜枚举。 文化,被当作一个标签任人诠释,不过共通的一点是, 文化本身必须以非常具体的“怎么做”和“做什么”的角度加以诠释,而非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万达广场的青花瓷立面,一种简单粗暴的符号文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