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无人机系统”的生产厂商应运而生。而随着无人机实名制的实施,监管系统逐渐走向完善,或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巨大的金矿,正亟待开发。 打造“系统级”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加西亚低空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就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内,在这里,双方集中了十几名研发人员,共同研发低空安全管控技术。最初,加西亚是一家飞行器研发商,但在经营过程中,创始人王丽红越来越体会到安全管理部门对低空飞行安全的担忧,因此,2014年加西亚开始转型,成为了今天的低空安全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而背靠清华的研发实力,就是加西亚最大的技术“底气”所在。 目前,国内外比较常见的低空飞行器控制方法无外以下几种:首先是干扰阻断类,利用声波、射频、电波等方式,干扰无人机的硬件或无线通讯,迫使无人机自动返航或自动降落。其次,就是干脆直接摧毁,利用枪支、激光炮等将其击落。周宏志介绍,在海外,还有利用老鹰追捕无人机的。 方法尽管层出不穷,但是在费效比和成功率方面,却各有各的不足,不能全面满足需求。比如,用雷达来侦测小型消费级无人机,常常难以发现目标;一旦发现后,电磁枪、捕网枪等打击手段打击范围和准度有限。更难的是,即使截获了无人机,“查证机主的身份和来源,对公安干警也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周宏志说。 因此,加西亚提供的是“系统级”的解决方案,而周宏志表示,目前在国际上,这种解决方案也逐渐走向主流。所谓系统级,就是将侦测、干扰、打击等手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而在这个闭环的系统中,可以将人的操控因素大大降低。 在加西亚的综合系统解决方案中,包括低空安全的监管、防御、反制系统,以及低空飞行器应用服务平台系统,期望形成反、控、监、管、用五位一体的自动化体系。 在监管措施方面,周宏志介绍,加西亚正在研发飞行器身份识别和控制芯片,以辅助无人机的实名认证制度的形成。植入身份识别模块芯片的无人机,在其进入监测范围之后,系统即可获取其生产和购买者信息,以及飞行器的性能,对其危险性进行预判。 之前我国无人机监管体系几乎真空,无人机没有实名登记,使得拥有者和驾驶者的资质和身份都处于无从确认状态。即便飞行视距和高度、地点超过规定,只要机主不事先申请飞行,根本无法监管,也无从判断机主。而身份识别模块,就相当于无人机的“身份证件”。 推动无人机的实名认证制度,主要还是依靠国家认证制度以及对无人机制造标准的制定和统一。目前,加西亚正和公安部、工信部等进行合作,推进无人飞行器适航及制造国家标准,以及飞行空域的申请、审批制度的形成,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现在,无人机登记数据共享和查询制度的逐步实施,无疑对之是极大的利好。 目前在低空的防御和反制系统上,加西亚分别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西亚低空防御系统,通过在保护区域周边布置定向干扰系统,建立电子围栏,在被保护区域中心设置全向干扰系统,防止无人机侵入。 反制方面,加西亚做了固定式和车载式的产品,应对不同地区和天气等条件下对低空飞行器的监测、预警和打击。配备低空探测雷达和光电红外探测器,识别、监控和锁定无人机,并且利用微波炮等打击系统,来驱赶或捕获无人机。
加西亚低空安全多功能指挥车 在清华大学,黑智登上了加西亚的低空安全多功能指挥车一窥究竟。车上搭载的低空探测雷达,可进行360度全方位扫描,配合光电探测器,利用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可以监测、识别无人机,周宏志介绍说,监测覆盖范围可以达到10-15公里区域范围。车载系统中的无线电干扰器和微波炮,可以实施对无人机的迫降和打击。为了便于指挥车对一些特殊环境的监控和侦测,车上还配备了遥控机器人和无人机。 一个飞行“滴滴”平台的可行性
而对于低空飞行的安全管理,加西亚显然还有着更为长远的想法。在加西亚看来,低空飞行器在商用和消费领域的普及,是的监管制度日趋完善,成为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无人机的商用管理和数据共享问题。“加西亚的监管系统,目的是建立一个对低空飞行器的买家、卖家和飞手以及飞行计划统一管理的数据库。”周宏志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