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导读】本文介绍《创造力-心流和发明创造的心理学》一书中的主要观点:有创造力的人往往被有创造力的组织所吸引;创造经常是集体行为的结果;思维敏捷的天才未必有创造力,为一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本文作者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提出关于创造力的三个问题,他认为对于一个研究机构来说,重要的是要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应该有争做 Only One 而不是 No. One 的意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客座教授,ACM杰出科学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统计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李航1988年日本京都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1998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他1990年至2001年就职于日本NEC公司中央研究所,任研究员,2001年至2012年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与主任研究员。李航一直活跃在相关学术领域,曽出版过三部学术专著,并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和顶级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12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SIGIR, WWW, WSDM, ACL, EMNLP, ICML, NIPS, SIGKDD, AAAI, IJCAI,以及CL, NLE, JMLR, TOIS, IRJ, IPM, TKDE, TWEB, TIST。他和同事的论文获得了KDD2008最佳应用论文奖,他指导的学生获得了SIGIR2008,ACL2012最佳学生论文奖。李航参与了多项产品开发,包括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Microsoft Office 2007, Microsoft Live Search 2008, Microsoft Bing 2009, Bing 2010, Office 2010, Office 2012。他拥有42项授权美国专利。李航还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和顶级国际学术期刊担任许多重要工作,如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资深委员,及委员,期刊编委,包括SIGIR, WWW, WSDM, ACL, NAACL, EMNLP, NIPS, SIGKDD, ICDM, ACML, IJCAI, 以及CL, IRJ, TIST, JASIST, JCST。 1.引言 近年,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迅速提升,取得了不少先进甚至领先的成果。这一点可以从顶级会议发表论文数等指标中看出。但是另一方面,真正具有开创性的、颠覆性的研究成果尚显不足。重要的研究课题大多是国外学者首先提出的。 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这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更具体地,整个国家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社会?每一个科研机构如何壮大成为具有创造力的组织?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如何成长为具有创造力的个人? 本文介绍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的研究,总结他的著书《创造力-心流和发明创造的心理学》中的主要观点[1]。契克森米哈的研究对以上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回答。 《创造力》一书基于对91位诺贝尔奖级别人物的采访撰写而成,这些人包括极具创造力的科学家、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发明家、企业家。该书阐明了创造的机理,概括了具有创造力的社会、组织、个人的特点,总结了促进和阻碍创造的因素,揭示了创造力的本质。 笔者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强烈推荐给大家,相信读者都会从中得到启发、教诲、鼓励。 2. 契克森米哈的心理学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1](Mihaly Csikszentmihalyi,1934年生)是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是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代表人物之一。该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心理的积极一面,发扬人的正向能量,促进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让人类走向幸福。他的研究主要包括幸福、创造力等,提出了著名的“心流(flow)”理论[2]。 美国每年都进行幸福感调查。1955年至2005年期间,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 即大概30%左右。而在这五十年里,美国的人均GDP增加了两倍(参见图1)。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幸福感和收入并不直接相关,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收入的提升并不能带来幸福感的提升。
契克森米哈认为,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并不取决于外界环境,而取决于自身的意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