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想要拎包就走,那么包里面的装备就要齐全一些,这才是职业素养啊。况且,以上这些常见的公共场所,也已经部署了公共充电插座或接口。就实际情况来说,现在也比较少见一群人在哪里排着队等充电了,这就说明,经过几年来智能手机的大发展,缺电的需求与提供充电的服务,供需总体上基本平衡了,毕竟是少数人在少数情况下的偶发需求嘛! 4) 剩下的就是,极少数人在极少数情况下,真的是快没电了,也无法续电,怎么办?常见的做法就是,那就先不用手机刷屏了吧,留少量的电保持紧急通信即可,然后熬到固定的地方,把电续上。如果说有什么不爽的话,那就是有一小段时间,不能愉快的玩手机了。 5) 最后的最后,最极端的情况,手机终于没电关机了,真是叫天天也不应啊,那怎么办?那就相当于关机了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经常坐飞机的人还主动关机数小时呢,也不用担心自己离开了互联网,地球就停止转动了。或者向他人或商家求助一下,或者等到了固定地方后,就可以续电。如果真的出现了小概率的、无法承受的严重后果,那么当事人自己要记住了,下一次带一个充电宝或充电器,或者最起码的是,注意今后不要把手机的电一口气全耍完了! 总结来说,我们绝大多数用户的手机不会更容易缺电,而对于手机缺电这个问题来说,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情况下,以及少部分人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已经解决掉了,属于已经释放的刚需,不是压抑的、基本上没怎么满足的刚需。 一个充电线、充电器或随身充电宝,都可以解决,小巧不重、也不贵,代价不高,效果不差,而且已经大规模普及了。即便依旧存在着少数人在少数情况下的,少量偶发的缺电、甚至断电的痛点,也是可以对付一下或忍受一下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说偶发而不是经常性的,因为如果出现少数人在少数情况下,总是经常出现没电而无解的情况,那得问问他了,瞎抱怨啥呢,为什么不配一个随身充电器或充电宝呢? 世界之大,总是有类似的少量偶发的痛点存在,想一想一个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得有多少人内急中找厕所的痛点啊,那一刻真是什么心都有了,但是为什么没有专门给它们提供内急服务的商业应用呢?原因无他,少数人、偶发的而已,不存在一群人(哪怕是数量很少),每天都在大街上内急中找厕所吧?! 没有稳定的用户群的基数,没有活跃的重复率,那么痛点即使存在,产品或服务也无法形成商业化的规模。同样的,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得有多少人出门忘了带钥匙,外出办事忘了带身份证,各式各样因为偶发遗忘而带来的问题,等等。如果看少数人的偶发痛点,那么数量可谓不计其数,商业上基本上无解,只能靠当事人吃一堑长一智了。 共享充电宝和它们的投资人,倒是期待着能够像共享单车一样,也能迎来短期内的火爆与成功。 但是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宝是不一样的。出了家门到地铁站还有1~3km的情况,或者出了地铁站到公司写字楼还有1~3km的情况,对一个特定用户来说,这是每天都存在的常规痛点。 在没有共享单车的情况下,之前的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步行、公交、打车、自有自行车或公共租赁自行车,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无法有效解决。一旦用户认为共享单车的出现,以更简单、更便宜和更便宜的解决了自己的痛点,那么就会天天用、经常用、多用,就离不开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在一个大城市中,数百万人对共享单车的需求,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井喷出来,就是这个缘故。补充说一下,只有压抑中的大体量的刚需,当条件具备时,才会瞬间爆发后井喷。 讲到这里,话题先歪一下。说一下无现金社会的话题。 现在,理论上,一个人随身可以不带一毛钱的现金,拿着手机出门,到哪儿都可以消费付款了。实际上也就是极少数特前卫的人,真的经常揣着手机就周游四方的吧。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还不会这样做(临时外出这样做是可能的)? 因为现金世界是已经成熟的世界,是我们几乎所有个人在绝大多数线下场景,已经适应了的习惯,也是满足的差不多的一个刚性需求(相当于把刚需分为已满足和压抑中这两大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