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北京大学附近的一家餐馆里。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组了一个饭局,牵头让三位科学家和一位年轻的“老媒体人”在这个饭局上碰了面。 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中国学术界有名的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清华大学教授鲁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老媒体人则是曾担任过《创业家》副总裁的纪中展。饭吃完,组这个局的目的也到达了——成立一个科学领域的机构媒体,三科学家负责内容,纪中展出任 CEO。 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再加上资深媒体人的传播意识和市场能力,科学媒体的梦在那个饭局上正式起航。这个媒体也就是后来获得上百万粉丝的《知识分子》。
爱范儿(微信 ID:ifanr)采访了《知识分子》创始人之一的鲁白,由他来讲述《知识分子》背后,这个科学家打破“人设”,站上新媒体平台的故事。 科学家这个群体,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人。小时候,他总是能在难懂的物理,化学课上表现不俗;长大了,他又在科学期刊论文里称霸。似乎穿着白大褂做实验、研究成果被印在教科书上,就是上帝在创造科学家时预先设定的形象。 神经生物科学家鲁白,搞学术研究已经 30 多年,曾经师从诺贝尔奖得主 Paul Greengard 教授学习,后来又长期在美国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所工作。2013 年才开始在清华大学工作。作为教授,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周旋于学术圈子——讲课,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 2014 年,鲁白有了打破“人设”的念头。 在那之前,中国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微信正式推出了微信公众号。鲁白、饶毅、谢宁也意识到,这将是一种颠覆过去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果然,不久之后人们大部分的阅读行为迁移到了微信朋友圈,无数内容创业者为了“十万加”奋笔疾书。 移动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新趋势,它无情地将阅读变得碎片化、娱乐化。铺天盖地的信息让现代人不堪重负。这不禁又让人想起,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开篇头一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三位科学很快做出了决定——把科学的思想和文化带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
(饶毅、鲁白、谢宇左起,图自财经天下) 最开始,鲁白、饶毅、谢宇先尝试了《赛先生》这个公众号。虽然这段经历最后以三位科学家离开《赛先生》而告一段落。但《赛先生》达到的高度和影响力,给科学家们站上新媒体平台开了一个好头。 2015 年 9 月 18 日《知识分子》公众号正式上线。 在信息碎片化的大背景下,产出带有理性思维和科学观念的内容,或许也是这个信息过载时代赋予内容生产者的使命。三位学者和万千内容创业者站成了一排,接下这道使命。 始于兴趣,还想要一场“科学复兴” 做这件事情目的很简单,我们想跟年轻人交朋友,也想触碰时代的脉搏。 这是三位学者最开始想要做新媒体的原因,但鲁白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却不止于此。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三点:让科学文化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为推动科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出一份力;通过新媒体的力量,去影响与科技有关的政策。 三位科学家意识到,思想文化上的变革对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科技大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过去, 你会发现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思想”的出场顺序总是先于“发展”。 15 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也为 18 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以及 20 世纪末的信息革命奠定了基础。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 你能向后看得越久,你就能向前看得越远。 历史已经证明了,思想文化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点也是鲁白深信不疑的。《知识分子》始于兴趣,也承载了鲁白等科学家们对未来的愿景——一场科学思想的复兴。 科学家如何产生优质内容:线上线下两手抓 想好了要做什么,第二个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怎么去做,并且做好。 《知识分子》刚上线不久,就迎来了一个机会。 2015 年 10 月 5 日发生了一个特大新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嘉奖她对青蒿素研究工作,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