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物理学在20 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改变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20世纪物理学》是由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组织发起, 由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有很多是相关领域的奠基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执笔撰写,系统总结20 世纪物理学进展的宏篇巨著,其内容涵盖了物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和相关的应用领域。全书共分3卷27章,最后一章为三位物理学大家对20 世纪物理学的综合思考和对新世纪物理学的展望。本文为其中一篇之下半部分,上半部分请见《》。 该书全套正在赛先生书店热销。价格优惠,全场免邮,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撰文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翻译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我无需继续扩展我们这个世纪下半叶所取得之成就的清单。我想要做的是讨论它们历史的共性和产生了它们的社会生态。我的第一个论点是这个快速膨胀的时期也是物理学离心分化的时期。一个某种程度上自我认定的精英群体早在1930年代就中断了原子与分子的研究转而集中到原子核的研究上,正是这个群体促成了二战时的曼哈顿工程及其衍生工程。战后有两条路供他们选择。许多人继续主要从事武器设计、军事技术和主要与军事问题有关的政府咨询。这其中也许最有名的、最有争议的例子是泰勒。其他许多人回到了大学或国家实验室,顺着他们研究主题的自然发展从核物理走向了介子和其它亚核粒子,或者走向了现代天体物理,两者都学会了花巨资去建造大型加速器。有一伙人循着这两条道之不同程度的混合,形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大的咨询科学家团体,这包括像JASON[1]和国防分析研究所这样群体里的大量成员。 战后不到十年,一个特定的可称之为“大科学”的文化成长起来,这主要是出自曾参与曼哈顿工程的这一核心[2]。还有其他的贡献者:比如,由磁性或惯性约束获得聚变能的期望逐渐获得了来自美国、英国和苏联政府的大量资助。布鲁克海文、橡树岭、Harwell、 Chalk River、最后还有格勒诺布尔的裂变反应堆上的研究,至少是开始时,因为花费巨大被看作是“大科学”,但不久这些装置被“小”科学家的大圈子当作是“用户”设施。军用裂变项目——如今我们知道其被冷酷无情地滥用过——已从核物理学家的手中脱离,尽管这仍然玷污他们的名声。最后,所谓的“空间科学”作为“军事 -工业联合体”的产物独立地得到发展,包括一概令人起疑的微重力实验以及一些有意义的天文物理探测和太阳物理研究,让许多物理学家最终也沾了光。 在美国的大科学文化(圈),以及其它地方类似的小组,倾向于拥有各自独立的、直接的同政府,因而也就是同资助机构,之间的联系。大科学同科学的其它部分很大程度上是独立的,它除了在资助额方面以外从不是科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美国,美国航天局、能源部(早先的原子能委员会)以及对军事项目的支持运行于常规的同行评议机制之外(能源部支持其它科学,但用的是单列的预算)。涉及的资金总额排除私人支持,不管是来自工业和大学还是私人基金会的。前述机构把大科学不是看作投资而是看作“摇钱树”,是非常有益的人头费和扩展官僚结构的源头,如果不是实际收益的源头的话。 最终人们能够辨认出一个可以看作是军工联合体之大科学部门的实体(可能永远不会比某种精神状态或一组共同利益更实在)。不管叫它什么,在世纪末大量的争议或问题出现了,显示大科学不再享有来自公众的不受限制的认可,也不再能不受限制地去掏公众的腰包。实际上,被当作“物理时代的结束”而提及的是如下一系列事件。 最显著的事件是超级超导对撞机的资助坍塌了,但还有大量相关的但却未能决断的情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