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9月上线初期,首约在全国只有500辆车。“即使在去年8月,滴滴收购Uber中国时,我们在也才有大几千辆车,连滴滴的零头都不够。”首约CMO胡绪雷说。目前首约在全国的运力已经达到两万,其中的近一半都是去年网约车新政出台后新增的。 2016年10月份推出的北京地方实施细则,则更像是为首约“量身定做”。目前首约平台上的所有车辆和司机,都符合网约车新政要求。 胡绪雷说,目前首约的单量处于持续猛增的状态,“至少比去年年底多了百分之六七十”。 “毫无疑问,因为滴滴车辆减少而流失的乘客,正在不断将首汽作为自己出行的新选择,而这也正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位首约内部人士说。 目前首约用户出行平均距离超过11公里。在胡绪雷看来,超过10公里的路程多为商旅出行,这时候用户就需要服务更好并且更舒适的车辆,而这也正是首约的市场定位。 但这也就意味着,当1到3公里被共享单车占据,十公里以上又被首约奋力争夺时,那么留给滴滴的就只有中段的空间。 更不妙的是,胡绪雷说,首约不排除会在成都等网约车政策相对宽松的城市推出价格更亲民的车型,而这正对标了滴滴快车。 从单量上,首汽约车也在不断包抄。现阶段他们正在做的是,改善原有“固定”收入模式,把司机的收入和单量直接相挂钩,比如司机拉到一定程度的订单就可能减免佣金,此举除了提高司机对平台的绝对粘性外,还可以有效的争夺行业高质用户。 同时,这家公司还在将新政所带来的红利用到极致。胡绪雷说,首约的BD和品牌部门在商谈合作时,都会强调自己的政背景,以及政策优惠。
面对网约车新政,身段柔软是滴滴唯一的出路 更让人担忧的是,各地政府也在扶持带有官方背景的网约车平台,例如上海的大众出行、南京的“有滴”、厦门的“掌上行”等。“未来不排除各地都有政府背书的平台成割据势力,滴滴夹在中间腹背受敌,不得不以更高成本重新攻城略地。” 这些有政府扶持的小平台虽然无法打倒滴滴,但是却在不断争夺其市场份额,并让原本就在新政中饱受伤害的滴滴更加独立无助。 36氪了解到,网约车新政已经把权利下放到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而和各地政府搞好关系,这是滴滴目前唯一的出路。 显然滴滴也深谙此道,并正加紧一系列动作。 去年12月19日,滴滴与广州市公安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广州“智慧交通”; 去年12月30日,滴滴出行与长沙公安战略合作,共促“互联网+交通”安全; 去年12月31日,海口市旅发委与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协议,建滴滴车站,让出行更便捷; 今年3月1日,滴滴与江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智慧交通发展。 没有人知道类似努力会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滴滴面临的危局。 业内一度传言,滴滴估值已经缩水,且融资艰难。而软银打消了市场的稍许顾虑,最近一笔新注资对这家公司可谓一剂强心剂,融资金额可能达到50亿到60亿美元。不过,36氪也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创始人程维的股份已经稀释到少于3%。 此刻,滴滴缺的并不是现金,而是信心,以及战胜危局的办法。 无论如何,面对一个身不由己的市场突变,我们还是想说一句:可惜了,滴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