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融资的到位,产品也逐渐成熟,公司打算加快产品推进步伐。考虑到爱运动的用户在高校、运动用品店的覆盖率都比较高。于是让小美负责进军高校战场进行试点,另外应聘了一名商务运营的同事负责运动用品店进行商家合作谈判。 小美考虑到高校大学生群体“活跃、喜好传播、以及热衷恋爱话题”的特点,结合运动产品的特质,脑洞一开,策划了“追女神”活动,当然,这次是利用奖品、以及“女神”们的攀比心理在微博、朋友圈拉票让更多的男生参与“追”她活动。当然,这个过程中小美需要招聘高校实习生、协调技术、设计支持、处理高校公关等等诸多事宜。 活动结束一周后,小美盘点了下活动的总支出、整体人力成本、计算了下新增用户留存率,发觉高校推进策略是个非常高性价比的推广策略,于是总结改善了过程中的不足,并招聘两名新人,一人协助在其他高校复制类似活动,另一人则持续制造社区话题让新用户沉淀下来…… (案例至此。当然,案例是虚构,且细节有所简化,现实运营中会更多琐务) 从上述的运营场景中,我们回顾下前面对运营本质的定义,一一对应下运营场景,就很容易理解了: 以特定产品为运营对象:运动APP 以企业阶段性发展为导向(这通常是Leader层思考的事,我们能知会更好):尚未获取融资前,且产品优势不明显,以提升产品成熟度为核心;获取融资后,以活动运营、商务运营快速拉新用户,抢占市场。 运营资源的配置(Leader思考):小美的策划及创意能力适用于活动运营,并为之调拨必要的活动经费;商务运营则另外招聘专人;活动运营兼具拉新及活跃社区的使命,商务运营更侧重于拉新。 运营实施:小美基于运营要求请求公司的技术、设计资源协助活动,并全程参与活动现场。 运营优化:小美的任何运营策略都通过数据反馈进行分析、总结、寻找问题进而改进。 提升用户与产品的关联度:通过社区话题提升用户活跃,使工具型产品附带社交属性,强化对用户的影响力。 同样的,无论你运营任何产品、或者公众号、个人、品牌、甚至尚未成型的产品,都可以套用上述运营的本质定义。 又比如我在以前文章中提过的某互联网招聘服务,它们的产品APP尚未开发前,载体只是非常多的微信群对接企业招聘方,那么,它同样可以套用运营本质的定义: 特定产品:以微信群提供招聘服务,每天推送简历,对接企业招聘方(APP还在开发中) 阶段性发展导向:公司资金、技术尚未到位,先行运营试探招聘市场的需求及反应 运营资源的配置、实施:以运营人员的人工收集、整理简历简讯,并在微信群每天推送,与需要的企业方对接。 运营优化:制定群规、对接流程,尽量减少微信群的信息骚扰,同时提升对接效率。 提升用户与产品的粘度:持续根据应聘方的反馈挑选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候选人简历,进而提升招聘服务器的口碑影响力。 从上述的典型运营场景中,我们可以总结运营工作的整体运作流程(图中灰色为产品经理职责,标有BOSS的是运营或产品总监职责):
至此,相信各位应对运营工作的内涵及来龙去脉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了,以后接到运营事项时心里也起码有个更清晰的目标了: 比如活动运营,你会考虑运营资源是否能够支撑起整个活动,预算够么、关键环节能否申请到么、整个活动下来获得的新用户划算么、是否值得复制、固化等等。 又比如内容运营,你会考虑制作内容究竟是为了拉新用户呢、还是活跃用户或者是提升产品对用户的影响力等等,不同的目标,你的内容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