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看到创始人(我的朋友圈里有不少本行业电商的创始人)们一个劲地转自己公众号的文章(通常也就是上百的阅读量),或者自己现身出来参加各类培训走穴时,都不由感叹创业的艰辛和不易。 虽然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可以做一个公众号或写个微博争取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的用户,但放在一个高度专业、低频,并基本与大众关注圈(黄赌毒、衣食住行)绝缘的行业,要通过流量辗转到达目标用户那里并获得消费,实在是困难重重。 更何况知识产权的流量本来就较低,这个流量甚至连百度都看不上所以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百度不做专利搜索了吗。 (图:知识产权的几大流量,三个月日均IP,数据来源,不统计官方及专利检索网站) 虽然流量不是万能的,但在把握真实需求和做出不错产品的前提下(卖的是好东西),理论上如果人人都知道你在卖(服务)那拿个簸箕筛一下还能勉强网到几条小鱼的。 在知识产权行业,当谈到流量时就不得不与两个词联系到一起,其一是免费,其二是商标,合在一起叫免费商标。 虽然大约知道很多同行脑里开始有无数只草泥马在奔腾,但在体验过服务后还是公允地讲一句,其实一些大的免费商标申请平台在服务上做得并不错(尤其是客服),至少并不会比普通的代理事务所差多少。 从商业角度出发,选择商标切入知识产权其实更符合互联网的本质,因为互联网的逻辑是大鱼吃小鱼,并且通常只有海量的用户基础才能促成一种商业模式。 如果你做过知识产权服务,那么你不难体会到只有到达狗年马月时才会有普通的亲戚朋友来找你做专利,而商标则不一样。所以结论来了: 一、商标相比专利面向用户群体更广; 二、选择免费是为了获取流量,这个算盘其实打得非常简单,无非是为了让“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最低,而产生的价值最大”,也即通过增值服务(如商标复审等)来赚钱,这也符合互联网的逻辑。 问题是做好产品很难,而商业模式创新其实是最容易copy的,要知道传统代理公司里面也不是养着一群呆呆的弥勒佛,所以全国一夜之间就涌现出了大大小小上十个做免费商标代理的公司,而且你免费我比你更狠还倒赔付一块钱。 所以为了获取流量免费做商标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已经被玩烂了,你要是不介意可以再插一脚试试。 也许你会想到专利低价或免费,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专利面向的用户群体相比商标要窄得多,相应地在吸引流量方面显然要困难得多; 二、与流量对应的四个字叫做目标用户,在A场景有用的流量到了B场景不但无用且有可能成为鸡肋。且不说申请商标与申请专利的用户群体并不一定重叠(前者主要为小企业主而后者多半是中大公司),就算重叠你跟一个中大公司的专利负责人说把专利代理费降下来人家不但无感(毕竟是公司出钱)并且还瓦解了彼此的同盟关系(某种程度上专利代理方与申请方两者是合谋关系)。 总体而言,在获取线上流量方面本行业无外乎三种(线下的流量都很传统不作进一步探讨,无非是刷脸吃饭勾搭): 一、百度上买断本行业的关键词,最直接的方式但价格不菲,可以自行搜索看看; 二、强势品牌的导入,这个有赖于二师兄的庇护; 三、用户补贴(表现为免费模式)。 但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会遇到一个转化的问题,尤其是第三种遇到的问题会更为突出一点,因为这还同时牵涉到一个品牌弱化的问题。体现方式之一为不收钱就来,一收钱就跑。并且用户天生会对此类平台产生怀疑和抱怨心理,典型的心态为『你不收钱你是不是有诈』、『我这个商标很好就是因为你们不收钱没好好做所以才没通过』。 总之在获取流量方面各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从单纯吆喝到刷各种微信群,甚至不惜出动美女激发人性中真(huang)善(du)美(du)的一面,以至于连我这篇都得冠以【痛定思痛】的标题才不至于显得不合时宜(无他,流量而已),想想也不免掩面一阵悲怆。 【挑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