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世纪》系列之前,有许多基于《龙与地下城》开发出来的电子游戏,比如 1975 年就已经出现的 pedit5;但没有一款游戏对后世的影响力有《创世纪》那么大。 首先,《创世纪》系列引入了“区块”的画面概念:比起之前画面只由文字和符号构成的游戏,通过一个个色块在缩小游戏文件的大小下,做出更加复杂和多彩的画面;另外,在这个系列里有了复杂完整的剧情和阵营对立:一个融合了时空穿越和剑与魔法的故事,发展到在《创世纪 4》里,玩家和 NPC 拥有诸多对话,并创造了日后常见的 RPG 地图模式:一张主地图上,你可以看到村镇和迷宫的标志,你可以接近这些标志从而进入新的地图。
上图为 pedit5;下图为《创世纪 4》 加上另一款鼻祖级的游戏《巫术》系列所设计的一整套负责的职业和能力系统,现代 RPG 游戏的起源和最初的黄金时代无疑是在欧美,但当这种类型的游戏引入日本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虽然《巫术》这类游戏卖得还不错,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日本后来 RPG 游戏的创作,比如《最终幻想》和《勇者斗恶龙》,但却遭到了一些批评:“对于日本很多玩家来说,这些游戏并不像日本本土游戏那样令人感到刺激。” 我们要时刻记得,这些西方 RPG 游戏都是在电脑上的:交互方式是通过键盘输指令和对话——即便是和 NPC 对话或者进行战斗。对于当时沉浸在街机和主机的日本玩家来说,这种非即时性的反馈不如街机和主机上的操纵杆那么爽,加上一系列复杂的数据设定,这些游戏玩家不买账。比如光荣公司按照西方游戏套路推出的第一款日本本土的 RPG 游戏《龙与王子》,以及后续的作品,影响力都不大。 于是诞生了一种“新”的 RPG 类型:它不再需要玩家设定诸多初始人物和复杂数值升级,而是一开始给你一个基本固定好的人物,能改变的最多是技能和装备;配上日本清新明快的动漫风格而不是西方的黑暗阴沉的画风,日式角色扮演游戏,J-RPG 诞生了。 其中,Dragon Slayer 《屠龙剑》系列是其厚重的集大成者。这部 1984 年发行的游戏被认为是第一部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游戏中玩家采用即时战斗,这结合了日本当时流行的街机和主机游戏元素,并且引入基于不同物品的解谜事件——这影响了两年后发行的《塞尔达传说》,任天堂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屠龙剑》系列的成功引发了日式 RPG 游戏的热潮,不管是《勇者斗恶龙》、《塞尔达传说》还是后来的《最终幻想》,不同于欧美风格的日本 RPG 游戏也成为了日本游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当游戏机成为日本游戏主流之后,那些原本在电脑平台上发行的游戏,比如《屠龙剑》系列变得默默无闻;而《塞尔达传说》和《最终幻想》,则凭借着主机画面和性能不断演进而成为不衰的经典。 这也最终导致,RPG 游戏引申出来的另一游戏类型:MMORPG,也就是大型多人在线网络游戏的诞生,出现在了西方联网性能更好的电脑,而不是迟迟与网络无缘的主机上。世嘉其实早在 1990 年推出 MEGA MODEM 的游戏机上网设备,但一直到 2000 年世嘉最后一款游戏机 Dreamcast 并破产,游戏主机联网的功能还是没有成功完成。 而在欧美,1996 年最后一天上线的《暗黑破坏神》,因为暴雪后来为其推出的多人模式和战网为这款游戏引得了不少美誉;而同年上线,脱胎于《创世纪》系列的《创世纪网络版》(Ultima Online),则成为现代 MMORPG 的始祖——你现在玩的不管是《魔兽世界》、《梦幻西游》还是《天涯明月刀》,都要认它当祖师爷。 不过,如今这两种游戏类型的区别已经逐渐模糊,比如,以前日式 RPG 多见回合制,而《最终幻想 12》打破了这一点;而《质量效应》也继承了《最终幻想 7 》那独特的电影式叙事风格。 《星际争霸》和 MOBA:电子竞技的时代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