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张巳丁,没有去考古队,也没有去博物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跟着朋友一起创业,做了一家叫做ofo的共享单车公司。 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的热潮涌起,这群来自北大的大学生创业者,从校园出发,仅一年时间,已经进入了超过 200 所高校和 33 座城市的街头,并且开始向硅谷、伦敦以及新加坡进军。 “我们现在每天都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在春节后,我们计划进入100个城市。”近日,在2017GIF大会现场,ofo共享单车的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接受了澎湃新闻(香港开奖直播)专访,他认为共享单车领域是少数诞生时间并不长,却已经产生了激烈竞争的行业,现在正处于混战阶段。而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数量。 目前,ofo的平台上连接着80万辆共享单车,每天超过1000万的用户,提供近1亿次的出行服务。每天近200万订单在ofo的平台上产生。 张巳丁提到,在ofo提出进入城市后的几个月时间内,经历了很多次黑客攻击平台,也正是那段时间,几位年轻的联合创始人才真正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 张巳丁认为,混战并不会永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共享单车领域的决胜终局将会发生在2017年的年底。到那个时候,这个行业将出现二八分化,第一名的企业最终占领绝对的市场份额,并且会有企业迅速消失。 张巳丁下为张巳丁和澎湃新闻的对话实录: “还没有跟谁合并的想法” 澎湃新闻:共享单车领域出现了很多实力相当,理念接近的共享单车公司,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张巳丁:ofo不同于其他的企业,我们强调共享单车不是生产单车,而是连接全世界的所有单车。我们做连接很有意义,我们说需要连接更多自行车的生产商和自行车的品牌商,我们希望联合传统行业的力量。传统的自行车的生产和制造,实际上他们的低端出货量一直以来就是那么多,高端销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我相信随着共享单车整个新领域的出现,整个行业,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因为共享单车,实际上并不是说对自行车没有任何的要求,它的要求是非常多的。它的智能性决定了它的材料,它的设计感又对外观有要求。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要联合更多的自行车制造商,这也是基于人们有不同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和别人合作。这并不是说,我们自己一家大包大揽都能干完,因为需求是无穷无尽的,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开放比封闭更要重要。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竞争对手?如何看待更多共享单车企业的出现?未来会像滴滴与快滴一样出现合并么? 张巳丁:在目前这个领域里,我们自己的判断一定是合作大于竞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说ofo要做一个自行车连接的平台。 实际上自行车的需求有很多种,这也决定为什么很多自行车除了普通的代步,还有山地车、公路车,实际上是因为需求本身的不同。我觉得对于用户来说,在短途出行中,他们需要的是一辆更好骑更舒适的自行车。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制造商和不同的品牌商,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经验,所以我们会选择这些传统行业里有经验的制造商和生产者,我们要和他们一起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推动行业的进步。 关于合并这件事,实际上目前没有任何相关的想法,应该不会合并。 “网格化管理” 澎湃新闻:在城市中,人们的出行需求多样化,保证每一个用户能很快做到找到他们需要的单车,如何做到运营的高效? 张巳丁:所有的共享单车都会涉及线下运营,因为自行车不像汽车一样,可能有司机可以开着汽车跑,自行车本身是不能动的,所以必然一定程度上借助人力的调运,才能让自行车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好。这里面实际上有两点很重要,一点就是数据线下和线上,整个效率一定要通过数据的同步和共享整合来实现,除了我们用户端的APP,我们线下运营人员单独有一个Work端APP,在这个Work端APP上每一个运营人员是有很多自己负责区域的相关数据的。 在整个运营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随意调动,或者说单纯哪里有人,就把车调到哪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精细化的过程。简单理解,我们把运营区域划分成网格,每个网格里固定一个运营人员,他会对这个固定区域所属的车辆负责。在这些固定的区域,我们会根据目前平台积累的数据,进一步筛选出需求密集产生的点。这个之前我们也提到过,这个点叫虚拟停车桩,也就是在这个点上,j2直播,需求大量产生,很多人在这个点都有使用自行车的需求,我们就在这里设立一个虚拟停车桩,作为车辆调度的参考点。不像传统的公共自行车,传统公共自行车有桩,但是问题就在于很受限,一个停车桩上容纳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