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早读课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全栈的概念起源于全栈工程师,英文Full Stack Developer。指代掌握多种技能,并且能够用这些技能独立完成产品。当我们说就差一个程序员的时候,需要的其实是一位全栈工程师。 这是我对运营未来趋势的猜想,我觉得运营岗位,会在下一个五年内,提出全栈运营的需求。 为什么需要全栈运营? 我们从运营本身谈起,它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位,往前十年看,站长、编辑、群主,这么一帮互联网人从刀耕火种的互联网蛮荒时代走来,借用一些市场营销、数据分析、文案创意的知识,生生造出了互联网铁三角(产品、研发、运营)。 早期的运营很难界定岗位职责,也不需要界定,是任何人都能插手的职位。这个从零到有的过程伴随崎岖,规则不完善,又没有前人指路,这阶段的工作,需要专人专职地投入踩坑大业。 国外互联网有产品和研发的职位,但没有运营,所以我们也无从借鉴,没人知道最早的运营应该怎么做。于是就简单地以工作内容划分,我需要一帮人搞好用户、我需要一帮人搞定内容。这帮人后来被称之为用户运营、内容运营。 以内容为例,用户喜欢什么内容,什么样的标题,如何搭建互动的氛围、引导用户评论,在那时可能需要数年的经验去摸索。在早期多少是无奈之举。 运营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工种,覆盖方方面面,于是我们人为的按照工作内容割裂出来不同的职位,内容、活动、社群或者用户,虽然都叫运营,但是从各大招聘的职位描述看,又有差异。 这就是早期运营的特点,体系理论皆不完备的情况下,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职位配置。我们对那时的运营是这样一种期待:我不需要你做的有多好,但是这些工作总需要人去做,于是便找来一批人做运营。这是从无到有的阶段。 我之前也思考过,运营是否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划分职位?我并不认为这是运营的职业发展,也不是未来的趋势。 因为单一的工作内容,容易让运营遇到职场天花板。假设有个新人维护公众号文章,从排版编辑到内容采集,勤勤恳恳做了半年,成为熟练工,文章已经能够有稳定的阅读数产生,那么他未来的发展呢?往后也许能发展更多的新媒体渠道,最终提拔为新媒体主管,可是也望到了头。更不提十年后是否还存在公众号。 另外一部分呢,是跨行转过来的运营,比如以前是媒体编辑,是市场营销,转成了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或者渠道运营,虽然挂着运营的名头,只是以前工作内容的新瓶旧酒,对运营还是一知半解。 这不是发生在一个岗位的事情,而是发生在所有运营岗位的事情。诚然,运营需要琐碎的工作内容,可这并不意味着以封堵为职业代价。 我做的工作挺好,可我还是不理解运营体系; 我工作已经三年,手下也带实习生,但是我不可能一直做下去吧; 如果我离开了我熟悉的领域和岗位,我没有安身立命之本; 这是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也是作为思考后的本文解答。 很多员工在大公司会遇到一种职业病,因为大公司健全的体系,职员的工作内容属于螺丝钉性质,长年累月下来,以至于自己只适合在此架机器中工作,却不再能匹配其他公司其他岗位。 这是运营新人们遇到的问题。成为了用户、内容、活动这些模块的螺丝钉。 运营涉及的范围驳杂,很多人称自己打杂的,广是一方面,没有深度是事实。运营和技术岗位不一样,技术一直更新换代,作为一种硬技能,它有足够的进深去钻研。 但我们好像没有听说过十年的运营技术? 纯粹以技能和方法论看,一两年的工作经验足够熟悉某领域了。活动策划、社群营销、数据分析、内容编辑,又有哪一个需要花费很久掌握呢?往后的学习更多是经验和业务的积累,效用是呈边际递减的。 全栈运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它是一种T型的能力结构,我更喜欢用倒三角形做比喻,既有广度也有纵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