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企业服务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产品到营销,再上升到企业整体的商业模式,诸多疑难杂症似乎从未有真正过对症之方。尽管我们自诩为企业服务思考者,却也难对这些问题给出合适的答案。归根结底,企业服务涉及的行业、领域太多,其服务于企业的本质又让它“重”到难以把握。 商业模式作为企业立足之本,模式之争自国内企业服务开始火热之后就从未停过。做局还是做势?我倒也从未见过有人能给出定论。 11月19日的中国企业互联网冬季CEO论坛(崔牛会年会)上,我们推出七大干货对话,试图汇集诸多TOB大佬之能,一解企业服务之难。 本文整理自论坛首场CEO对话,深聊模式之争。(内容主线以主持人红圈营销创始人刘学臣先生的第一人称方式撰写)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危机·对策”。我想了想,我在湖畔大学上课的时候,大家经常谈起的也都是“危机”。马云创办湖畔大学的时候,最大的想法是,能把失败讲出来,能把困难讲出来。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崔牛会的这个主题与其倒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对话里,我们想谈点“真”的东西,我们到底有什么危机和困难?说完危机之后,再来思考对策就好办多了。 首先,我们各位嘉宾做个介绍,让大家知道各位都是做什么的,让之后的对话更接地气一些。 他们,是谁? 毛炜 融云COO 我们从2014年开始做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即时通讯服务。而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八九年的IM了。我们的团队是做“飞信”的,如果说要描述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将IM做成一个SDK提供给所有的开发者和厂商使用。 目前,我们的公有云平台上有着4000万的日活,有超过100万的消息在平台上发送,峰值已经超过1亿条。当然,这也得益于直播的发展。 融云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我们提供IM内核,更多的能力则是靠应用厂家来提供。 张星亮 EC 创始人 我们的团队有点特别。在座崔牛会的成员几乎都是做企业软件的,而我们在过去是做互联网的,从互联网转到企业软件。从2008年开始,我们也是做IM的。我们在IM领域做了一个产品,叫网站客服。腾讯在2011年投资了我们,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推出了CRM的产品。 正因为我们自己是从互联网转型过来的,因此在做CRM的过程中不太强调员工打卡,也不太强调销售漏斗。我们做了一件事——把QQ、微信、电话和Email都连接起来,抓取销售线索,帮助销售员归整他的客户资料。并且告诉他,哪些是他的快成交的客户、哪些客户正在流失,反向推动销售人员去执行他相应的销售动作。 我们的立足点并不在管理,而是帮助销售员提高效率。因此,我们这款产品销售人员比较喜欢。 孙国平 畅捷通 高级副总裁 我们公司既做传统软件,又做SaaS,真正开始做云服务则是从2013年开始的。 畅捷通有三个业务方向: 1、传统软件。这是保命的业务,今年预计有不低于4.8亿的收入。 2、以财务服务为切入点来帮助代账公司做好小微企业代账、注册、报税等一系列服务。 3、将云端和线下软件包整合在一起,带动小微企业上云。 到目前为止,财务服务还不错,月活在36万左右,也就是说,有36万家企业在上面有单据发生。而其他的服务,日活在8万左右。线下软件包正常推进,每年有两位数的增长。 段琰 oTMS 联合创始人 我们做的是一个垂直的物流运输行业的SaaS。说起来,在此之前,我们与IT没有关系。前十年我在物流行业工作,业务遇到很多问题,就开始思考有没有一个系统能够解决物流的问题,结果发现国内现有的软件很难解决所有问题,于是就开始自己做。 我们公司的业务是针对运输这个垂直的产业,而不是指物流公司。具体到客户来说,是货主一类的,比如阿迪达斯、李宁、博世、西门子这样的公司。我们更多是以SaaS作为切入点,将这些客户的网络运输订单的流转在我们的系统上进行管理和执行。SaaS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终极目的,它是一个垂直的产业平台。 对话大佬企业自身业务模式 我们先从四位对话嘉宾自身企业出发,看看他们的企业到底用的什么模式推进业务? 段琰 点、线、面 我们的逻辑是:点、线、面。 这个行业的结构有点特殊,你们从淘宝买东西,物流的看起来很简单,淘宝的卖家给顺丰,顺丰再给你。 我们针对的是B2B市场,这样一个产业链里,链条太长,我从哪个点切入呢?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