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从4万家中餐馆名字中筛选出了100个高频词。 “鱼香肉丝为什么没有鱼”“老婆饼为什么没有老婆”——如同中餐的名字充满套路一样,开奖,中餐馆在海外的命名也令洋人费解。 文/曹园 “他们的省份,还有完没完?”美食评论家卡尔文·特里林写了一首打油诗,调侃眼花缭乱的中餐馆如何引发了美国人的认知障碍。 特里林写道:“以前,我们只有粤菜;以前,我们很容易知足。但是后来,川菜来了,于是广东菜就有点过时。我们对川菜赞誉有加,虽然麻婆豆腐会把舌头辣倒。接着,上海菜也来了,我们啜起了小笼汤包。再后来是毛泽东的家乡湖南,我们以为差不多就这样,可是又有一个新省份福建来了。没有吃过新疆菜的人已经落伍,而西安菜又声名鹊起了。还有其他的省份……太多了,我数不过来!” 这首玩笑之作刊登在《纽约客》杂志上,还引起了涉嫌种族歧视的争议。有人仿照特里林诗歌的构造,写了《他们的白人诗人,还有完没完?》回击;不过,也有人解读说,这不过是一个喜欢中餐但又觉得中餐太复杂的美国人的烦恼:为什么中餐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有炒面和炒饭?这样美国人就能自以为是轻而易举地掌握中餐了。 吐槽归吐槽,特里林还是会经常骑着自行车在唐人街转悠——谁让那儿东西好吃呢! 用地域命名是海外中餐馆顺理成章的套路。 除非你躲到美国中部的“中餐馆沙漠”地带,否则几乎没有可能在美国错过中餐馆。 1908年,伦敦皮卡迪利附近开张的第一家中国餐馆,简单粗暴地命名为The Chinese Restaurant(中餐馆)。此后,无数中餐馆的出现拓宽了西方人的味蕾,菜系之多,品类之繁,令吃惯了土豆和胡萝卜的洋人咋舌。 如今,美国的中餐馆大约有5万家——这个数字,根据《纽约时报》华裔记者珍妮弗·李的说法,比美国本土的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和温迪快餐加起来还多。 《华盛顿邮报》曾和美国美食点评网站Yelp合作,在一张以郡为单位的美国地图上,标出了中餐馆的数量。事实上,这也可以看作一张美国人口地图——哪里有人,哪里就有中餐馆。观察得更细心一点会发现,一个郡的中餐馆数量和当地的美籍华裔人口成正比。 美国中餐馆地图显示,东西部的中餐馆密密麻麻,尤其在东北部各州、内华达州、旧金山海岸沿线,以及夏威夷岛和阿拉斯加州等地;中部则相对稀少,但除非你从“中餐馆沙漠”(达科他州北部到得克萨斯州西部)穿过,不然几乎不可能错过中餐馆。 海外中餐馆的装修风格,大红灯笼和龙纹图案都是必备元素。 珍妮弗·李对于美式中国菜极度迷恋,她在自己的作品《幸运签饼纪事》中提到,代表美国的吃食是苹果派,但美国人却不太常吃,反倒是中国菜深受欢迎。 “美国人甚至把中国菜带上了太空,NASA(美国宇航局)把恒温的糖醋猪肉列入了航天菜单。每逢周一,开奖,南极最大的科考站麦克默多站会有‘中国菜之夜’。”在TED演讲的一个视频中,珍妮弗·李说道。 这本《幸运签饼纪事》还揭开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食物之谜,比如“谁是左宗棠,为什么我们吃他的鸡”以及“为什么犹太人在圣诞节吃中国菜”等,这些脑洞大开而经久不衰的古怪问题,几乎可以和中国版的“鱼香肉丝为什么没有鱼”“老婆饼为什么没老婆”媲美。 如今,左宗棠鸡已经被改良成了“地道”的美式中国菜。当珍妮弗·李给左宗棠鸡的发明者彭长贵看这道菜的照片时,老先生有点被吓到了。“不是这样的,莫名其妙。”彭长贵反反复复摇头。 这样入乡随俗后大受欢迎的菜式还不少,比如美国的炒杂碎和英国的炒杂烩——在中国本土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中国菜。此外,还有美国中餐馆的饭后小食签语饼、英国中餐馆的开胃小食虾片,前者发源于日本,后者则是在国内早已无人问津的“中式薯片”。 签语饼。 热门词“Chop”有时也引起争议,比如芝加哥一家名为“砍砍中国佬”(Chop Chop Chinaman)的中餐馆就因涉嫌教唆他人滋事而停业。 规模和菜式并不是评价一家美国中餐馆的决定因素,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这些餐馆的命名套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