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盘活古城资源,张吉福强调,古城保护和建设要用金融创新的意识,重点围绕“从哪儿来钱?从哪儿赚钱?老百姓日子怎么过?”三件事来思考研究,要综合考虑古城的投入与产出。 一年后,在古城核心区域,一个叫“晋商联盟”的投资公司接手代王府的复建工程以及周边综合体的开发项目。民营企业家辛永强、昝宝石分别捐资复建的钟楼、太平楼也完成主体工程, “我以前就住在古城的大北街,对古城有感情。”据辛永强透露,捐资复建钟楼需要近1500万,属无偿出资,这原本就是他多年的心愿,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对此给予了支持。 这些改变,让张滃感到欣喜。 他告诉澎湃新闻,随着《大同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获批,古城初步完成整体保护、重点修复,接下来要做的是根据规划继续完善。 “古城后面的工作,已不单单是修的问题,也不可能再靠政府单方面出钱。”在张滃看来,古城的一些商业、民生项目,还是要考虑走PPP模式,即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结合,这就需要敢担当的政府和有眼光的企业家。 探索经营模式的同时,文化旅游也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张吉福多次表示,要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甚至龙头产业。 对此,安大钧认为,要让古城活起来、火起来,应该在“非常之地非常之时有非常之举”,比如在古城内各景点实行无门票制。 “门票在旅游收入中,只占很小的部分。”安大钧说自己非常钦佩杭州。2002年,这座城市拆掉西湖边的围墙、取消门票。现在的大同也有这样的思维和勇气,有了人气,资金流自然会进来。 2016年9月,免门票的设想在古城墙率先实践。 此时的大同,已经在张吉福的带领下,拿下第二届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城市主办权。 为兑现申办承诺,9月1日,大同古城墙开始对本地人们免费开放;9月22日,这一优惠扩大至国内外所有游客。 一位熟悉大同旅游的官员表示,古城墙免费只是第一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举措。谈到安大钧提出的古城内各景点实行无门票制,他认为并非没有可能。 上述官员坦言,靠收门票增加旅游收入的时代早已过去。按照他的设想,未来的大同古城,将着力于品质提升。比如能不能在古城大部分区域限制机动车?能不能让游客登上城墙后,还能到城楼里面喝杯咖啡看看书?城墙下面,又能不能有出现比肩“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2016年11月,大同古城正在修复中的鼓楼。 继续 2016年的大同,冬天比往年来得更早。 11月中旬,寒意渐浓的古城华严寺景点附近,四五辆旅游大巴停在路边。一家临近东城墙的中档饭店,食客们要排队40分钟才能轮到。从出租车司机到餐厅服务员再到客栈老板,大家的共同感觉是,游客多了,生意也有好转。 数据也在印证这一点。 来自大同市旅游局的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大同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3.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22亿元。两组数字,分别是2011年同期的2.6倍和3.8倍。 但另一方面,古城里,空置的商铺比比皆是,拆迁带来的衰败与修复后的华丽依然在强烈对比。古城里面的棚户区仍然住着许多人,他们过着打水、上厕所都极为不便的生活,对是否搬迁怀着复杂的心情。2016年11月,大同古城核心商业区域,仍有多个商铺正在出租。 “看补偿政策吧,有现房也很重要。”一位住在棚户区的居民表示,经济状况好一点的居民都陆续搬走了,留下的已是最困难的一批人。 对于古城的修复进度,来自大同文物、规划部门的多位人士认为,目前完成的部分,占整个古城的一半都不到,全部完成,起码还需要8-10年。 但人们愿意拿出多一点的耐心。 一位在古城经营客栈及餐饮的商人表示,去年开始,几个项目开始赚钱。只要古城继续修复,继续有话题,游客只会多不会少。 张滃也指出,随着大张高铁开工建设,大同与北京的通行时间缩短,古城的苦日子会慢慢熬过去。 商人出身的辛永强,坚持认为古城“不是单纯赚钱的地方”,必须避免过度开发,保持它的原汁原味。 天气好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大同人喜欢到古城晒太阳。大家聚在一起,谈话内容从耿彦波到张吉福,从城墙合龙到黄金周酒店涨价。 58岁的赵云孝说有一种解脱的心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