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亚迪和南京金龙等企业在武汉开建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接下来的几年,武汉本地主机厂之间的竞争将升级。 公共交通领域仍然是武汉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消费市场,而私人领域还处于待开发阶段。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武汉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政策发力 武汉新能源汽车市场待破冰 从武汉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获得相关数据来看,今年前两月,武汉新增128台新能源乘用车,其中,私人购买106台,占比82.8%,单位购买22台。值得注意的是,补贴后价格仅4.2万元左右的吉利知豆车型销量最好,达到82台,占总量的六成。当然,如果包括纯电动出租车、租赁用车、专用车与公交车等,肯定不止这个数。因为去年武汉一共销售新能源乘用车400余台,而一共办理新能源车免税车辆11630辆,略超过年初制定实现10500辆的目标。2016年武汉市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支持力度,目标推广新能源汽车10000辆。 新年伊始,各地工作陆续展开,全国各省市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相继出炉。武汉市科技局和财政局出台的 《武汉市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地方配套补贴实施办法 (暂行)》 ,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了“汉版”。 根据《办法》,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对单位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按国家补贴标准的1:1给予地方配套补贴,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 此外,民众使用新能源汽车还将享受一系列的优惠和便利。比如,免收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车辆通行费;可免费在指定的公共充电设施场所充电;在市内行驶时不受尾号限制;从事城市配送的新能源物流车可以在三环线内按核定线路通行。政策还规定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政府公务、公安司法、公交、环卫绿化等公共服务部门更新或新增车辆的50%必须采购新能源汽车。远城区(或新城区)新增出租车辆,将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汉,新能源汽车每年可省桥梁隧道ETC年票2100元,车船税450元,折合下来,百公里运行成本只有汽油车的五分之一。 新成员介入 本地主机厂之间的竞争将升级 坐落于九省通衢枢纽的武汉市,交通极其便利,无论什么新兴产业的发展,向其它华中地区的辐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2016年3月2日,基地在汉南区通航产业开工,计划实现产能1万台,核心零部件配套5000套,总投资51亿元,销售规模200亿。南京金龙的进入,预示着武汉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之战将加剧。 除了南京金龙将在汉投产新能源客车之外,武汉地区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的主机厂还有东风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扬子江汽车有限公司,以及比亚迪。 其中,东风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E30EV,A60EV等乘用车,混合动力、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公交产品,另外还有纯电动特种车型。2016年,公司制定了确保2000辆、力争4000辆的纯电动轿车销售目标。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的新能源车型目前并没有国产。其实,从这几年的日内瓦车展看来,标致雪铁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并不是那么积极,而根据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平台主任窦继胜的说法:“到2020年,神龙汽车国内销量目标锁定在15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在销量中占比超过30%”。 另外一家本地企业则是东风扬子江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纯电动大巴、中巴、商务客车、物流车等等,目前市场规模并不大。东风扬子江隶属于东湖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它是中国首家依托循环产业投资基金而成立的新能源汽车投资公司,包括三个汽车品牌:东风扬子江、山东沂星、斯贝卡专用汽车与一个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比亚迪将汉产新能源汽车。2015年4月15号,客车、专用车生产基地正式动工,整个工程共投资50亿元,分三期建设,建成后纯电动客车年产能将达3000台、纯电动专用车年产能将达5000台,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00亿元。 充电桩数量太少 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据报道,2015年武汉私家车、公交、公务等所需充电桩数量总数为11640个,其中私家车为7440个。目前武汉充电桩主要设计运营厂家为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特来电除了为公交公司建设充电桩,还加强与本地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该公司湖北区域负责人介绍:“自与东风公司合作以来,已先后在武汉地区累计建成1000余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即将投入建设156个项目,共计4000余个充电桩 。” 多品牌抢占公共交通领域 市场需求将升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