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资管”正在深刻改变着整个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格局,一方面,当前中国金融崛起之势不可阻挡,资管业务的扩张更势成潮流,直播,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等变革正在打破金融机构熟悉的既有格局,金融业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本文列举了银行理财的五大转型策略,敬请阅读。 文/罗苓宁(平安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 面对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商业银行以传统的利差收入为盈利模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了现代银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商业银行正在逐步迈向全资产经营的大资管时代。 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传统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创新成为划分商业银行版图的核动力,商业银行正在逐步迈向全资产经营的大资管时代。2014年全球GDP总量为74万亿美元,而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是76.4万亿美元,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总规模。据测算,未来五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将增长36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区域,贡献大约60%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在近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和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首先就资产管理规模而言,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集团2015年三季度末的总资产已经达到4.5万亿美元(约合29万亿人民币),在排名前二十的资产管理机构中,规模最小的也超过了4.5万亿人民币,而同期我国排名第一的工商银行理财规模才刚刚超过2万亿人民币。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和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军者,资产管理行业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一、旧模式必然终结,大资管时代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 如今,银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正处在剧烈而深刻的变动过程中,新时期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将逐渐由粗放式增量扩张迈向精细化存量管理的“新常态”。2014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放缓4.1个百分点,自此进入个位数增长的时代。单年不良贷款率增加额度超过过去三年增加的总和,不良贷款率比2013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达到1.25%的高位。2015年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从半年数据来看,五大行的净利润水平目前仅有1%左右,8家股份制银行中4家银行已经滑入2-5%水平以内,上市银行整体增长仅为2.4%,中国银行业正在并将持续接受经济周期的严峻考验。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资管业务的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6月末,国内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了72.78万亿人民币的历史巅峰。其中,银行理财规模达到18.38万亿人民币,占比超25%。自2004年发展开始至今,银行理财规模十年间复合年化增速高达50%。从规模增量上看,中国已经名副其实的迈入了大资管时代。更重要的是,在规模增长的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推动中国进入大资管时代的强劲动力在未来几年将会不断增强,助推资产管理行业取得更大的辉煌。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在拥抱大资管时代并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信用风险逐渐积聚。在“资金池运作”及“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银行资产管理产品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代替品,并未真正将风险传递至投资者手中,而是在银行内部不断积聚,使得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了“银行的影子”。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自身模糊的定位,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打破“刚性对付”,回归代客理财业务本质,成为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大资管时代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要着眼长远,积极谋求转型,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具体而言,要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的转型: (一)产品转型 过去,银行资产管理产品主要以预期收益率型为主,产品种类单一且风险未能转移到投资者身上而是使得银行成为风险主体。未来,要不断丰富产品形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层次需求。 产品形态的转型,关键是要实现信用风险可传递,产品募集期限与投资资产期限相吻合。具体而言,针对预期收益率型产品转型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