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和公众的部分质疑背道而驰,在他们看来,是互联网推升了金融公司的贪婪和热忱,使得它们开始把目光瞄向老实厚道的百姓,诱导消费也罢,说服放钱也罢,都是意图割掉新的韭菜,但在科技金融的市场看来,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才让普通用户得到了和和富人同场竞技的入场券,否则在传统的势利场景里,一个想要分期买一台手机的富士康工人和一个希望把今天挣到手的两百块钱存进投资账户获取收益的专车司机,都不会有机会得到金融机构衣冠楚楚的接待。 不过,孰是孰非,已不重要。 事实证明,利率市场化是打破金融抑制的最短路径,当大部分用户只能通过储蓄解决货币增值需要的时候,atv,实际上就是在蒙受缺乏选择的损失。 在张晓亮看来,余额宝这类以货币基金为主的产品,仍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理财,而其撬动市场的壮举,理应获得更为广泛的参与。 当然,人们难免会有这样的担忧:相较于传统金融,金融科技是否有着更大的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我所能进行的判断是,金融科技本身只是一种令金融普惠化的技术手段。一如「枪不杀人,人杀人」,如何令技术对社会产生正向作用,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技术、如何监管产品,而非技术本身。 传统金融的土壤是宝塔式的工业化架构,但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令点对点、端对端、去中介化、共享经济等概念得以实现,社会架构趋向分布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的结合,亦是行业趋势之一种,高盛、花旗、贝莱德、德意志银行等等,均在积极布局,向Kensho等新兴科技公司注资;有些态度激进的行业高管,甚至希望以金融科技去取代行业分析师。 不妨打个这样的比方:诚然坐飞机火车,可能会遇到事故——但是当你有飞机坐时,为什么还要走路呢? 一言以蔽之,投资这一行为,永远是有风险的。若希望金融能给社会带来进步作用,不能单看它究竟是传统金融还是金融科技,而是要综合经济形势、相关政策、运营手段等等因素,去做综合考量。 对了,我很喜欢张晓亮在演讲结束时分享的香港作家陶杰的那段絮语: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atv,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