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交互设计规范,包含:基本原则、通用交互的规范、基本控件交互规范、扩展控件交互规范、信息提示规范、导航规范、页面典型视图规范、窗口规范、文本规范等,作为后续设计指导; 还原度跟进,整理相关BUG,通过固定工具反馈给测试人员; 开发反馈完善方案。 视觉设计师: 整理视觉设计规范,包含:标准色彩、标准文字组合、基础布局、图标风格、基本控件、通用页面结构等,作为后续设计指导; 还原度跟进,整理相关BUG,通过固定工具反馈给测试人员; 开发反馈完善方案。 开发人员: 按计划进行具体开发; 测试人员: 制定详细的测试案例; 根据开发结果进行初步测试。 (5)验证阶段 产品经理: 策划上线准备,包含:运营推广、产品上线准备(引导页、应用商店截图、部署用户反馈渠道等); 收集测试反馈产品问题; 遗留问题跟踪; 准备上线后,获取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方式和工具。 交互和视觉设计: 遗留问题跟踪; 还原度跟进,整理相关BUG,通过固定工具反馈给测试人员; 开发人员: 根据测试反馈进行bug修复。 测试人员: 执行第一轮、第二轮测试; 合理整理测试问题,并及时反馈给产品、设计、开发; 整理最后的测试报告。 以上即整个产品设计流程,简单描述了不同角色在五个阶段的不同职责,规范输入输出,有效把控团队节奏,合理推进项目塑造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其实并不会完全依据流程执行,会根据实际团队搭配、项目的大小进行调配。尤其巨无霸项目,必须拆分成多个模块进行,每个模块都按该流程走,类似于敏捷开发中提到的sprint(冲刺)概念。 对比敏捷开发: 上图为敏捷宣言遵循的原则,可以看出敏捷强调去文档、去流程,通过高效的沟通传达信息,这样对团队之间的耦合度要求更高,同时更适合创业团队,一般企业内都不会建议完全去文档化的过程,需要考虑版本的迭代、团队扩大、人员的变更情况,同时文档可以节约一些常规问题上的沟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错误发生率。但是敏捷中的“敏”是可以应用到上述流程中,将每个模块拆得更细,流程中也更加快,同样过程中使用站会(整理每天完成任务和当天计划任务)、燃尽图(一种项目管理工具)、故事版(四个栏目:待开发、开发中、待测试、测试中、待发布,每增加一个任务需求都放入该故事版中,让团队成员明白每个需求的状态)方式和工具。 适用范围: 如果你们团队中还没有一套规范流程,可以以该流程为基础进行实施,再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完善流程; 团队人数超过10人,或多个产品线的企业,可以以该作为流程规范,让团队深刻理解该流程,对号入座即可; 正在转型中的企业,还没有达到互联网产品团队的成熟、效率,可以以此流程为基础,走稳每个版本迭代; 如果没有执行敏捷方法,可以在此流程基础上融入敏捷精髓,进行尝试; 最后希望能够让各位看官有所收获,欢迎交流学习! 【完】 作者:Joun Deng 微信公众号:J交互 本文由 @Joun De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