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深奥的道理、再有洞见的思想,只有经过这样“简单、具象、形象”的提炼和包装,才可能被记住、激发自传播,最终获得巨大的影响力。 书作的传播也与之类似,那些诸如《定位》、《从0到1》、《跨越鸿沟》、《人类简史》、《疯传》、《思考,快与慢》的书之所以畅销,其概念的提炼和书籍的命名也极为重要,都体现了自传播的精髓。 分享美好生活 如今,时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流行。 在大城市里面,经常跑步、健身的人很多,大家频频自拍发朋友圈,打卡签到、比拼步数。大家再也不满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枯燥生活,而去店里花钱自己动手做菜、做蛋糕,学陶艺、学绘画。一到节假日,人们纷纷倾巢而出去玩耍,旅游目的地再也不是俗套的城市周边游、国内热门景点,甚至都不是日韩新马泰,而是欧洲小镇、新西兰美景、南极探险。 这些美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除了自身生活水平、眼界的日益提高之外,自传播的功劳不可小觑。 所有这些光鲜亮丽的生活、场景和经历,都会激发人们分享,因为分享出去会让人感到很满足、很荣耀、很体面。而这些大量的分享,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大家可以回想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行为是因为看到朋友们的分享而促使自己去尝试和消费的。 自传播背后的原理 为什么在上述这些各种不相关的领域,都能看到自传播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首先,这是人性使然 人性是一切的基础,人们天生喜欢“简单、具象、猎奇、 有趣、感人、虚荣、稀缺”。上面介绍的那些激发自传播的“土豪金单车”、“史上最长公司名”、“比基尼弟弟”、“犀利演讲文案和观点、时尚的生活方式”等等,无不是符合人的本性的。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自传播是顺应和满足人性,所以大家自发自愿传播;而传统的传播方法是违背人性的,所以必须依赖“砸钱投放、强制收看、反复洗脑”才能达到目的。 正所谓,自传播不足,用钱来补。 其次,传播路径成熟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降低了内容的捕捉和创作门槛,另外一方面,分享变得易如反掌。 就这样,只要内容有自传播力,那么很快就能达到指数级传播、刷屏级效果。加上媒介的“去中心化”,大家不再看报纸和电视,而是无时无刻都在盯着手机,这更加速了信息的自传播。 因此,在“顺应人性”和“传播路径成熟”的双重驱使下,自传播变得威力巨大,无所不能。 结语 今天,给大家介绍了“用自传播思考一切”这种新观点。 我们要善于用自传播视角,去看待和思考眼前的一切: 产品营销推广:土豪金单车、小象馆 寻找走失儿童:比基尼小弟弟 发展旅游经济:摩天大楼、大佛、打树花、安塞腰鼓 传播观点政见:风口、互联网下半场、黑猫白猫、最多跑一次 分享美好生活:跑步、健身、美食、绘画、陶艺、旅游 …… 自传播能如此广泛地适用,本质是自传播顺应了人性。 自传播是起点,自传播是终点。那么,做很多事之前,我们都要考虑下“能否激发自传播”。 自传播是科学,经过精巧地预先策划和设计,就可以在各个领域释放能量。 从现在起,请带着自传播,思考一切。 <完> 作者:朱百宁(微信公众号:自传播实验室),前百度品牌总监,著有《自传播》一书,现为多家知名企业培训导师及品牌顾问。 本文由 @朱百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