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里为什么只有川菜能够做到席卷全国?还不是因为辣味的统一性掩盖掉了其他的味觉,降低了对食材新鲜度的要求与制作口味上差异,所以才能迅速席卷全国。 而回到茶饮这一个类目,它则完美地规避了一这点。因为茶饮品的消费者口味是相对稳定的,没有太大的地域性差异性,所以风险投资看好它有“做大”的可能性。 三、盈利能力 行业复合增长率是大基础,而具体品类的盈利能力也是资本关注的核心。 Allen为了这篇文章,专门去抽调了市面上这些伟大的消费品公司(可口可乐、星巴克、肯德基等)的盈利数据,惊讶地发现这些在全球范围内成长起来的消费品公司,他们的市值和盈利能力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大公司相比并不逊色。 虽然消费品公司往往需要更长的成长周期,但也不失为一桩值得投资的好生意,尤其是在这个资本寒冬当中,新消费品的机会(中国的星巴克)就显得更加值得把握。 这也难怪,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人——巴菲特先生,也化身可口可乐铁粉,一直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29年,都丝毫不变心、不抛售。 四、成长周期与抗周期性 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认为品牌是个慢生意,缺乏纯互联网项目的爆发式增长。但是,当我们研究了过去15 年里快速崛起的新兴品牌后发现,它们的成长曲线随着越来越透明、扁平化的线上渠道,以及裂变式的社交化传播,正在变得越来越陡峭。 也就是说,在移动互联时代,一个新品牌的成长速度已经今非昔比,打造一个新的消费品牌已经不再是大家固有印象认为的慢生意了。 从更长线来看,由于天然的抗周期性消费品公司可以在经济萧条时依旧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毕竟,即使资本寒冬来了,你可以不去旅游、不去购买奢侈品,但是你总不能不吃饭吧? 五、变现模式清晰 另一个角度,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一波完整的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已经饱和,而下一代技术驱动的新商业模式还没有出现,在缺口处投资人放眼望去,新消费进入视野。 因为,移动互联网这一波商业周期发展到现阶段,线上流量都变得非常贵,这时候风险投资都会倾向投资变现效率最高的产品形态(如:直播、共单车、知识变现 或者 线下的喜茶、便利店等等),因为有直接的变现模式的项目会降低投资失败的概率。 商业模式上的优点 一、茶饮行业坪效 科普一下,坪效是目前国内线下实体店经常拿来计算场地经营效益的一个指标, 指的是每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营业额÷场地大小)。 而茶饮行业在坪效这一点上有着先天的优越性。 第一,充裕的时间段。 对于线下的餐饮类门店来说,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卖时间段,增加坪效。 茶饮饮品是一个可消费时间更长的品类,大家想想我们一天只吃三顿饭,这件事情是固定的,但对于茶饮店来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都可以去喝的。 倒不是说一天我们会喝三杯奶茶,而是说从一间门店经营者的角度来说,饭店能做的生意只是餐点时间(早、中、晚三餐),当大家都在餐点时间来同一间餐厅来用餐的时候,餐厅是没有足够的位置来招待加多的客人的,这时候潜在的客户就会外流到别的餐馆上去了,而过了饭点高峰,大多数餐厅基本是客人寥寥。 所以说,不管多好吃的一个餐馆,它的生意都会被饭点时间所限制,所摊薄。 从时间段的角度来理解茶饮行业,我们会发现说茶饮店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都可以去喝,所以说茶饮品的生意时间段会长于大部分餐饮品类;换句话,即是说在餐饮行业的商业模式里,茶饮店它的坪效更高能挣更多的钱。 第二,饮品外带。 关于茶饮店还有一个天生模式上的优点,那就是外带。记住,是外带不是外卖。 和星巴克一样,茶饮品很多都是带走的,它并不是像很多饭店一样需要大家坐在店里消费完再走的;换句话说,这个生意即使不给用户提供消费的座位,它也是成立的——因为大家可以买了之后带着走。这种情况下,一家店的场地面积并不会成为限制消费者消费的一个原因(毕竟,大不了带着走嘛),而饭店呢?则不然。 当然,外卖这一点就不讲了,饮品和餐食都可以做外卖这门生意。 二、茶饮行业人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